8月22日至23日,2023 DEMO WORLD企业开放式创新大会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上海松江隆重举行。本届大会由微新创想主办,松江区经济委员会、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国家级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区泗泾镇人民政府、松江区佘山镇人民政府联合协办。大会以“拥抱开放”为核心主题,汇聚了200余家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创新领袖,共同聚焦开放式创新,通过主题演讲、报告发布、榜单评选、案例展示、需求对接等多元化形式,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在生物医药行业的自由流动,加速全球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长步伐。
大会期间,一场名为《聚焦企业创新生态,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圆桌对话引发了广泛关注。对话嘉宾包括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创新官赖力鹏、汇禾医疗创始人兼CEO林林、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潘晓刚、浦发硅谷银行生命科学及医疗健康负责人叶丹丹、乐纯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秦孙星,并由华盖医疗早期基金主管合伙人张翼主持。对话中,各位嘉宾分享了关于开放式创新的深刻见解,以下为精彩观点提炼:
一、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创新实践
二、创新是初创企业的生命线
三、企业要实现最大价值,必须保持开放合作
四、股权与债权平衡,优化资本结构
五、开放式创新成本低于内部研发
以下为演讲与对话内容整理,由微新创想团队精心梳理呈现:
张翼开场致辞:”非常荣幸能与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位大咖共同探讨开放式创新这一宏大命题。在短短30分钟内,我们将分享生物医药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思考与探索,为行业贡献宝贵经验。这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盛会,首先请各位嘉宾简要介绍所在公司与个人情况。”
赖力鹏介绍晶泰科技:”晶泰科技成立于2014年,源于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实验室,2015年回国发展至今已走过8年历程。我们通过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赋能药物临床前研究,在深圳、上海、北京设立办公室,波士顿设有研发中心,团队规模超过1000人,服务全球400余家药企与生物科技公司。晶泰的开放创新实践始于2021年,我们成立了创新平台,包含晶泰创新中心与晶泰投资部门。我们的创新驱动力源于临床问题,秉持敬畏之心,既尊重行业规律,又重视人才价值。我们与百奥赛图、长江生命科学等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AI+抗体设计、AI+肿瘤疫苗等前沿方向。”
林林分享汇禾医疗的创业历程:”汇禾医疗扎根松江本土,专注于心血管介入产品研发,首款介入三尖瓣修复产品即将进入商业化元年。作为初创企业,创新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我们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灵魂,吸引认同价值观的人才;同时将创新灵感转化为可落地的产品,为患者创造真实价值。创业四年,我们坚持原始创新,不为捷径所动,如今中国原创高端器械已走向国际市场。未来五年,我们将聚焦商业模式创新,将创新产品推向全球,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舞台。”
潘晓刚阐述阿斯利康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开放式创新是生物医药行业的生命线,也是维持技术领先的关键。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前20制药公司45%的管线来自合作开发,2021年行业65%的销售额源于授权产品。中国创新药企发展迅猛,阿斯利康持续投入近10亿美元,引入近40个创新药。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成立于2020年底,管理30亿人民币基金,投资近20家初创企业,助力中国创新走向全球。我们与和铂医药、康诺亚、珂阑医药等开展深度合作,加速创新管线推进临床。”
叶丹丹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浦发硅谷银行作为中国首家科创银行,始终以生态圈打法赋能企业。早期企业需要价值观一致的基金支持,中期企业面临资金与团队扩张的双重挑战,后期企业则需借助产业资源实现商业化。我们观察到,生物医药企业融资过程中股权与债权平衡至关重要。早期以股权为主,中期需引入银行杠杆降低股份稀释,后期可借助产业渠道触达更多患者。政府在此过程中可提供土地厂房配套、项目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维度支持,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秦孙星解读生物医药上游创新:”乐纯生物成立于2011年,伴随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从0到1突破卡脖子技术。我们坚持研发导向,在培养基、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开放式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其成本通常低于内部研发。例如,并购几千万上亿的项目,可能只需三五人就能完成内部研发,但实际创新成本远超预期。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拥抱开放式创新,通过合作并购、技术引进等多元方式突破技术瓶颈。”
张翼总结发言:”今天各位嘉宾的分享让我深受启发,对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充满信心。作为投资人,我们始终关注行业变化与投资策略调整。开放式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感谢各位大咖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美好未来!”
更多大会一手信息,欢迎加入微新创想会员,现场聆听一线投资人、头部企业家的精彩分享,把握最新创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