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千万人口城市”话题再度升温,合肥近日宣布实有人口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234.4万人。这一数据虽以“实有人口”而非传统“常住人口”统计,却依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座城市迈入千万人口俱乐部,而温州、合肥、宁波、佛山等城市正积极争夺下一个千万人口大市的荣誉,甚至明确提出目标时间表。千万人口不仅是数字符号,更是城市能级与竞争力的直观体现,在人才争夺白热化的当下,这一规模对城市意味着什么?
### 17座城市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中。根据各地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已达17座。其中,重庆以3213.3万人口位居榜首,成为全国唯一人口突破3000万的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则紧随其后,分别以2000万量级位列二至四位。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从2013至2020年每年常住人口增量均超50万,2021年首次突破2000万,稳居第四。
广东两大“双子星”广州与深圳,2022年常住人口分别达1873.41万与1766.18万,稳居全国第五、六位。在1000-1400万区间,天津、西安、武汉、长沙、郑州等省会城市与苏州、东莞等经济强市共聚11座城市。省会城市凭借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持续吸引人口流入。近年来,“强省会”战略进一步助推省会城市发展,以石家庄为例,2022年常住人口增至1122.35万,扭转负增长态势。河北省2021年出台《支持省会建设意见》,计划到2025年实现经济总量超万亿,政策红利逐步显现。数据显示,石家庄2022年GDP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专家认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石家庄带来发展机遇,其产业优势与政策支持吸引人口回流。
产业是人口聚集的另一核心驱动力。东莞2021年常住人口达1053.7万,较2011年增长28.18%。其经济腾飞——2021年GDP突破1.08万亿元,以及20万家工业企业、7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海量用工需求,成为人才流入的“强磁场”。可见,人口流动的背后是经济与政策的双重引力,二者协同发展方能持续增强城市吸引力。
### 西安:吃透“人口红利”的典范
以近期热度居高不下的西安为例,其“千万人口”意义尤为显著。作为人才争夺战中的佼佼者,西安2017年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落户,随后又7次放宽条件。2018年,西安常住人口首次突破千万,当年落户人数达79.5万,其中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比63.5%,居全国首位。
人口突破千万推动城市框架加速扩张。2023年,西安将新增3条地铁线路,总运营里程达315公里,较2017年增长超200公里。在“八纵八横”高铁网中,西安成为重要枢纽,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将发送旅客能力提升2.4倍,并形成五座大型火车站格局。航空方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及蓝田通用机场规划呼之欲出。
人口红利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实现黑马式突围,2022年比亚迪西安三期工厂投产,西安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反超上海登顶全国。产业与人口形成正向循环,2022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量达12.29万,超成都成为西部人口增量第一城。西安市政府官网文章指出,2021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686.53万,较2012年增加171.96万,第三产业占比提升至63.3%。未来,西安计划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1500-1600万,并按2000万服务人口配置市政设施。
### 千万人口城市的“后备军”
常住人口破千万是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标尺,意味着更强的资源集聚效应。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人口突破千万意味着城市拥有更多劳动力资源和消费潜力,有利于吸引投资和企业落户,同时带来更多税收收入,用于基建和公共服务提升。”在中国现行管理体制下,人口规模是认定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指标。
合肥2023年8月官宣实有人口1234.4万,其中户籍人口805.3万,流动人口429.1万。尽管统计口径引发争议,但作为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合肥已是“千万人口后备军”的黑马。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900万以上的城市共14座,其中温州、宁波、合肥等7座人口实现正增长。合肥2022年人口增量达16.9万,增速居前,预计2025年有望正式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
合肥的强大吸引力源于其产业布局与战略眼光。作为“最强风投城市”,合肥拥有长鑫存储、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并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体系,同时抓住中部崛起机遇,深化与中部省份合作。2022年,合肥引进高层次团队127个,新增高技能人才5.5万,大学生招引首超30万。
沈阳作为东北振兴先锋,近期同样动作频频。8月发布《促进外来人口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对人才需求迫切。2023年上半年,沈阳城镇新增就业8.1万,同比增长15.9%,中青年群体占比达84.7%。
### 人口增长的深层逻辑
在老龄化加剧、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合肥、沈阳等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彰显了城市吸引力、宜居程度、发展空间与产业能级的综合优势。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指出,稳住人口增长需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宜居水平,并加强基建与交通建设。
人与城市相互成就,这是城市发展的永恒真理。千万人口不仅是规模突破,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里程碑,未来,更多城市将在这条赛道上竞逐。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