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9月2日讯 “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是一幅令人惊叹的像素化田园风光,画面中火车轨道在长满苔藓的古老桥下静静延伸。这幅作品由一种名为DABUS(统一感知自主引导设备)的人工智能于2012年创作并命名,其创造者Stephen Thaler声称这一切均由DABUS独立完成。然而,本月初,美国一名联邦法官驳回了Thaler为该作品主张版权的诉求。尽管Thaler正积极上诉,但这一判决标志着他在全球范围内的系列诉讼遭遇挫折——此前,欧盟、美国乃至澳大利亚的上诉均被驳回。在英国,最高法院目前正审理Thaler是否应获得对”神经框架”和”分形容器”专利的授权,这两项专利据称是由DABUS独立发明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引发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AI不仅能创作引人入胜的文字、根据指令生成艺术作品,还能操控海量数据设计药物分子与建筑图纸。这一进步不仅带来了技术突破,更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本质的激烈辩论和法律纠纷。作家们已对AI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作品进行训练提起诉讼,而Thaler则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活跃的AI权利主张者之一。

Thaler的诉讼活动揭示了生成式AI发展将持续带来的法律复杂性,同时也展现了不同案件背后的多元动机。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英国萨里大学法律与健康科学教授Ryan Abbott认为,机器发明理应获得保护,以鼓励人们利用AI创造社会公益价值。他强调:”不应以是否需要科学家或超级计算机参与来评判疫苗研发的价值——只要结果有益于社会,就应获得专利保护。”在Abbott看来,现行专利法已无法适应技术变革,”在美国,发明人被定义为个人,但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一概念局限于自然人。专利与版权制度应当鼓励创造而非限制创造,而非在AI与人类之间划定模糊界限。”

通过其人工智能发明家项目,Abbott不仅无偿为Thaler提供法律支持,还在多个司法管辖区代表其参与诉讼。尽管双方对工作意义存在分歧,Abbott指出媒体报道常被地方法院含糊其辞的判决误导,导致公众过度关注DABUS的”自主权”。他明确表示:”我并非争论AI是否应拥有版权——3D打印机或跨国公司科学家创造作品却未获授权的情况屡见不鲜。就像Midjourney根据用户指令创作艺术一样,DABUS也在执行传统创作要素,而非凭空产生创意。”然而Thaler对此直接反驳:”DABUS不接受任何人类输入,它完全自主地沉思并产生新启示。”

DABUS的研发历程远比诉讼早得多,Thaler将其描述为一个”至少历经30年持续发展的系统”,称其创造了”世界上最有能力的AI范例”。他认为,这场法律斗争不仅旨在证明DABUS的感知能力,更是在推动人类接受这一新物种的权利。他幽默地比喻:”这就像Perry Mason对阵Albert Einstein,人们或许会被虚构法庭戏剧吸引,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科学事实。”尽管如此,Thaler要说服专家相信DABUS具有感知能力,面临着巨大挑战。

Emory大学法律与人工智能教授Matthew Sag直言:”如果存在有感知力的AI,那也绝非DABUS这样的系统。”Abbott的案件目前仅是轻轻叩响法律之门,尽管获得了版权法权威学者Lawrence Lessig的支持,澳大利亚联邦法官曾短暂授予DABUS保护,南非也授予了其专利(但Sag认为南非专利制度本质上是注册制而非审查制)。

英国最高法院将于9月作出裁决。这些案件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人类创作者身份是版权的基本要求”。几乎所有国家的版权法都强调创作必须体现创作者的原始心智构思,偶然发现(如花岗岩纹理或海浪塑造的流木)与主动创造存在本质区别。Sag指出:”从学说的角度,AI获得版权的前提是证明其具有实际独立的心智构思——而现有AI系统远未达到C-3PO或HAL 9000的水平。”这一观点在动物案例中得到印证:法院裁定猴子自拍不构成人类创作,同样适用于科学发现领域——意外产生的化学反应副产品专利归属取决于发明者何时认识到该发现。

尽管法律讨论尚未终结,但这场辩论已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演员工会与编剧工会正在罢工,部分原因是对AI可能取代创意工作表示担忧。Techdirt编辑Mike Masnick认为,如果法院明确人类参与度标准,可能成为罢工者的有力谈判筹码:”没有我们的参与,如何确保版权的正当性?”

随着AI提示系统日益复杂,人机协作正接近创造性对话的边界。Sag提出关键问题:”关于AI版权最不有趣的问题是’是否需要人类参与’,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重要的问题是:人类参与程度究竟需要达到多少?”这场法律与哲学的较量,或许正预示着人类创造力的未来形态。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0日

15:05
8月10日,我国在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首个垂直大模型正式问世。这一创新成果由中国中铁隧道局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其技术体系建立在海量工程数据之上,依托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建造数据,实现了对复杂地下环境的精准解析与智能建模。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里程碑式成果,该模型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为全球隧道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范式...
15:05
8月10日清晨7时25分,印尼北马鲁古省的杜科诺火山突然喷发,火山灰柱直冲高空约800米,喷发过程持续了整整62.38秒。这一突发性火山活动已将火山警戒级别提升至二级,意味着火山活动正处于活跃状态,存在进一步喷发的可能。根据火山监测部门的紧急通知,所有居民和游客被强烈建议远离火山口周边4公里半径的警戒区域,以避免火山灰、熔岩碎屑以及其他危险物质带来的潜在威胁...
15:05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成功运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对全固态锂电池传统单层正极的关键缺陷进行了精准揭示。这一突破性研究首次通过实验直接观测并定量证实了显著的纵向锂浓度梯度现象,并在电极厚度方向上实现了锂浓度的均匀分布。该成果为梯度电极核心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为全固态锂电池的基础科学认知和工程化应...
15:05
2025年8月10日,中国领先的AI解决方案提供商因赛集团正式宣布,其核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成功完成相关备案流程,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及算法备案。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因赛AI在技术合规性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更意味着其应用场景将全面纳入规范化管理范畴。作为国内AI领域的先行者,此次备案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因赛AI的合规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其商业化...
15:05
2025年8月10日14时03分,台湾花莲县发生4.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73度、东经121.60度,震源深度为10千米。此次地震由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并发布。地震发生后,台湾多地居民感受到明显震动,部分地区出现短暂停电和道路轻微沉降现象。花莲县作为台湾地震活动频繁区域,此次地震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提醒当地居民需加强防震减灾意识。中国地震台网表示,此次...
15:05
8月10日13时30分,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战,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S104线兴隆2号桥正式恢复通车,标志着此次强降雨灾害中损毁的道路网络已全面恢复交通。在连续近200名救援人员与3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的协同作业下,抢险团队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道路抢通任务,确保了关键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 S104线作为榆中县城连接兴隆山腹地及受灾严重的马坡乡的核心通道,其畅通对于后续...
14:12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全面参与新藏铁路的勘察设计及可行性研究评审等关键工作。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铁路建设部门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旨在通过高效协同,加速推进铁路建设进程。新藏铁路作为一条连接新疆与西藏的战略性交通大动脉,其规划建设不仅对完善我国西部路网布局具有里程碑意义,更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4:12
8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已强势突破9000亿港元大关,达到9008亿港元,标志着港股市场资金流向迎来重要里程碑。本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为217.51亿港元,较上周环比大幅下降63.15%,显示出市场短期波动对资金流动的显著影响。 中银国际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南向资金已成为推动港股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其投资偏好呈现明显特征,尤其对中...
13:42
自7月1日暑运正式启动以来,全国铁路客运量持续攀升,展现出暑期家庭出行热潮的强劲势头。截至8月9日,铁路12306官方数据显示,6至14岁儿童旅客累计乘车人数高达5512.6万人次,这一数字不仅印证了暑期亲子游的火爆,更折射出家庭出行需求的显著增长。暑期作为传统旅游旺季,铁路部门凭借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为广大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优质的出行选择,有效满足了家庭出游...
12:58
8月10日,浙江宁波金七门核电站传来重要消息,1号机组核岛混凝土浇筑正式启动,标志着这一重大能源项目的建设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作为我国新一代核电技术的杰出代表,“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新成员正式宣告动工,展现了我国在核电领域的持续创新与领先地位。 该机组采用国际先进的核电技术,设计运行寿命长达60年,是百万千瓦级机组的典范。整个金七门核电站规划建设中,将包含...
12:58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盛大举行。8月9日,英伟达Omniverse与仿真模拟技术副总裁Rev Lebaredian在主论坛上发表重要演讲,强调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已具备完整的产业发展基础,正引领全球迈入机器人新时代。Lebaredian指出,中国不仅拥有全球近半数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更汇聚了来自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高校人才,在技术...
12:05
人民财讯8月10日电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体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一场史无前例的赛事合作正在酝酿之中。据悉,粤港澳三地将携手探索联合申办世界杯的可行性,这一举措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区域体育影响力,更将促进三地深度融合。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成为这一合作的重要契机。2025年11月9日至21日,这场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会将首次跨越三地,在广东、香港、澳门同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