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的技术已深度融入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中。自上世纪80年代开创无线连接技术以来,历经3G、4G直至如今的5G调制解调器,高通始终凭借其核心专利技术向采用其技术的设备收取许可费用。如今,这家曾经全球最大的无晶圆厂芯片公司正积极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应用场景。尽管英伟达已凭借AI相关业务实现营收翻番并超越高通成为行业新龙头,但高通并未止步,近日正式宣布推出车载生成式AI功能,进军双轮电动车市场,并与云计算巨头亚马逊AWS达成战略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大型语言模型此前主要依赖云端海量数据进行文本和图像生成,但高通CEO克里斯蒂安诺·阿蒙坚信,未来生成式AI在非云端场景也将具有巨大需求。他在今年6月的采访中明确表示:”为每个生成的词汇在数据中心中运行了海量计算资源。”同时强调:”我们具备在本地设备上运行这些模型的强大能力,不仅能提升性能表现,还能显著降低成本。”
在客户关系方面,尽管苹果仍是高通最大客户,但双方合作前景存在变数。目前高通调制解调器已搭载于所有iPhone机型,包括即将发布的新款,但阿蒙已向投资者坦承这一合作可能很快终止:”我们不确定是否会在2024年继续为iPhone供货。”尽管苹果正在自主研发芯片,但高通在安卓手机市场仍占据主导地位。回顾历史,高通自移动通信时代便始终处于行业核心位置。1985年,七位Linkabit公司创始人在圣迭戈的家中萌生了高通(Quality Communications)的构想,创始人艾瑞文·雅各布斯随后在公司管理层任职长达20年。1989年,高通毅然突破传统电信标准,率先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实现通话,这种让多个发射器通过单一通道同时传输信息的创新技术,为后来的3G、4G乃至5G奠定了基础。业界资深分析师杰伊·戈德伯格曾评价:”当时所有人都质疑CDMA能否成功,但高通不仅让这项技术落地,更彻底改变了移动通信格局。”
1998年,高通推出首款商用CDMA智能手机;2007年,首款Snapdragon移动平台问世,这一产品线至今仍是高通的明星产品。Snapdragon处理器不仅为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提供核心动力,更在调制解调器等关键功能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正如行业观察家所言:”在您日常使用的众多智能设备中,高通的技术几乎无处不在。”除了硬件制造,高通更通过专利许可商业模式获得丰厚收益,目前已拥有超过14万项专利。Futurum Group CEO丹尼尔·纽曼指出:”人们常将高通简单视为芯片制造商,却忽略了其作为知识产权许可商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为苹果等合作伙伴创造了额外收入来源,即使它们未直接使用高通芯片组。”
2017年,高通因在无线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面临联邦贸易委员会反垄断诉讼,2020年上诉法院最终撤销了原判决。同年,苹果起诉高通专利费收取不合理,随后高通反诉苹果侵犯专利。2019年双方达成和解,但这场诉讼风波也促使高通加速业务多元化。目前高通已积极布局物联网领域,成为Meta首选合作伙伴,并与微软、谷歌、三星等巨头展开合作。在PC市场,高通通过14亿美元收购Nuvia公司进军服务器领域,尽管Arm随后起诉其违反授权协议,但高通仍计划在2024年前推出基于Arm架构的个人电脑处理器。分析师认为:”如果AI功能成为笔记本电脑刚需,高通的解决方案将极具竞争力,这或为其进入PC市场带来新机遇。”
在生成式AI领域,高通已深耕十年。阿蒙强调:”我们一直致力于混合AI模式,即设备端与云端协同工作。”今年5月微软宣布将在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上运行离线AI模型,7月Meta也计划将Llama2大模型部署在2024年推出的高通手机和PC上。纽曼指出:”高通最大的机遇在于找到那些与增强现实、智能汽车、下一代游戏等场景相关的AI应用,将芯片集成到这些设备中,并实现商业化。”目前设备端AI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大型语言模型主要依赖配备云GPU的云端服务器处理海量计算需求。关键问题在于:高通能否为每个客户和芯片组提供高级AI功能并实现溢价?这一问题的答案将决定高通在AI领域的最终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