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2023 DEMO WORLD企业开放式创新大会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策源地——上海松江盛大举行。本届大会由微新创想精心主办,松江区经济委员会、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国家级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区泗泾镇人民政府以及松江区佘山镇人民政府共同协办。大会以”拥抱开放”为核心主题,汇聚了超过200位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创新领袖,通过深度演讲、权威报告发布、创新榜单评选、成功案例展示、产业需求对接等多元化形式,致力于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在行业内的自由流动,加速全球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
在此次盛会中,比亚迪集团董事会秘书兼首席投资官李黔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令人深思的行业洞见。他强调:1. 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全面颠覆,自主品牌在颠覆过程中实现了弯道超车;2. 产业变革可分为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阶段;3. 比亚迪的投资策略是完整的产业投资,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围绕产业战略协同实现双向赋能,既为被投企业提供支持,也期待被投企业反哺比亚迪。
以下是李黔先生的演讲精华内容,由微新创想团队整理呈现:
大家好,我是比亚迪集团的李黔。衷心感谢南总和主办方的盛情邀请,非常荣幸能参与这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盛会。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发展机遇。
首先,让我们回顾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在过去几年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成为各行业中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20年的137万台跃升至2021年的352万台,再到2022年的689万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依然保持着超过40%的高速增长。从渗透率来看,2022年全年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达25%,12月更是接近30%。今年上半年已提升至35%,电动车渗透率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在全球范围内,去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突破1000万台,其中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市场,其次是欧洲和美国。今年欧洲和美国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电动车增长势头。显而易见,电动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不可逆转的革命性变革,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主要源于两大驱动力: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从全球视角看,能源安全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传统的化石能源虽然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无节制的开采终将导致资源枯竭。中国石油对外依赖度高达70%,自给率仅剩30%。一辆车每年消耗约2吨油,每年新增石油消耗量达5000万吨。在国际政治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减少对海外石油的依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汽车无疑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领域。中国现有3亿台汽车,其中70%-80%的进口石油被汽车消耗。如果中国所有汽车都能被电动汽车替代,我们对石油的依赖将大幅降低。
从大背景来看,比亚迪坚定发展电动汽车,同样看好新能源、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坚信未来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变革。此外,环境保护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国都在制定碳中和时间表,确实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碳排放不断增加。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碳排放量占全球的30%以上。世界各国与中国都在探讨如何更友善地对待地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已向全球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碳达峰(欧洲约上世纪90年代,美国约2000年),但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任务艰巨。汽车行业占全球碳排放的10%,是碳中和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传统汽车已有百年历史,全球燃油车市场格局已相对稳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虽是汽车大国但并非汽车强国。20年前,中国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占据。中国自主品牌在过去20年不断努力,但与国外品牌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中国自主品牌在中国市场份额不足50%,与全球其他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市场(如美国、日本、德国)存在显著差异。新能源汽车是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全面颠覆,自主品牌在颠覆过程中实现了换道超车。目前,自主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达到75%,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电动车厂商发展起步与全球同步甚至领先;二是新生的技术方向打开了巨大市场空间。依托中国强大的市场和研发制造能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成为全球最强大、最完整、最高效的产业链,在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智能化供应链体系方面均领先全球。这使得中国电动车自主品牌既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随着电动车渗透率逐步提高,预计到2030年,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将超过70%。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仅次于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汽车工业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今年中国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中国品牌出口将持续强劲增长,中国汽车正在全球市场展现强大的”中国力量”。
但另一方面,从全球来看,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虽然进步迅速,但单车利润与海外品牌相比仍存在差距。在国内竞争格局中,比亚迪去年销量达186万台,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领导者。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新能源销量第一的位置,预计今年也将蝉联冠军。比亚迪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努力提升产业链的扎实性和高效性,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在如此波澜壮阔的产业变革中,自然创造了巨大的投资机会。我们将产业变革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动化技术已趋于稳定,各细分赛道龙头已形成。部分新技术和产业链,包括国内短板和国产替代领域,仍有发展空间。智能化是下半场,才刚刚开始,新技术将不断涌现,整车厂和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也将迎来巨大进步机会。新的技术如何为消费者带来差异化体验,将成为关键所在。
过去四年内,比亚迪投资紧密围绕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聚焦硬科技,关注国产替代,累计投资了70余家公司。我们的投资策略是完整的产业投资,以上市公司为主体,坚定围绕产业战略协同实现双向赋能。一方面比亚迪为被投企业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被投企业为比亚迪赋能,在长期发展中提供战略帮扶。
在电动化产业链方面,我们主要围绕电池、整车、电控、电机等领域进行投资。电池领域,我们在正极负极、隔膜、添加剂、NMP、铜箔铝箔、锂资源等方面已形成完整布局。电控领域,我们在碳化硅、衬底外延,以及电容膜、导热界面材料、熔断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布局。电机领域,我们布局了材料类和轴承。整车领域,我们在设备类、悬架类等方面已进行深入布局。
智能驾驶是未来整车竞争的主战场。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智能、更娱乐、更便捷的智能终端产品,是比亚迪的使命。由此也将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我们在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层面都进行了充分布局。感知层面,我们在MEMS、激光雷达、姿态传感,以及激光雷达更深层的发射端VCSEL、接收端SPAD,高精地图、毫米波雷达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布局。我们还与算法公司紧密合作,在控制类的域控、线控方面也进行了深入布局。我们始终坚持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智能、最便捷的产品。
智能驾驶的底层逻辑是芯片,我们在半导体领域也进行了大量投资。这其中当然包含了部分国产替代的逻辑。例如,我们投资了大算力芯片,也在模拟赛道投入较多,涉及电源、ADC等。所有智能化的形成都离不开半导体的发展,我们在半导体设计、半导体设备、材料、存储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布局。此外,在应用场景方面,我们在生态应用的渲染、Micro-LED、AR-HUD、5G芯片领域也进行了积极布局。这一领域相信还会有更多创业者、玩家积极参与。我们还投资了软件类,包括未来自动化类,如CAD、MES等。同时,在工业自动化检测等检测设备,以及上游镜头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布局。最近,我们还投资了上海的机器人公司智元。
总而言之,我们紧紧围绕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持续聚焦硬科技,坚持从国产替代和供应链安全的大逻辑出发,进行投资布局,实现为比亚迪整个集团赋能,也努力实现对中国硬科技、对创业创新公司的产业赋能。
谢谢大家!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比亚迪公司的支持和关心,期待大家继续对比亚迪及比亚迪投资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更多活动大会一手信息,欢迎加入微新创想会员,现场聆听一线投资人、头部企业家的精彩分享,掌握最新创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