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作者西风,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发布。
还记得首获殊荣的AI画作《太空歌剧院》吗?近期,这幅作品再度成为焦点——创作者Jason Allen为其申请版权时,却遭到美国版权局的拒绝。拒因直指AI成分过高。Allen辩称,这幅画并非纯粹由AI生成,他在Midjourney中反复输入了至少624次提示才获得初始图像,随后还用Photoshop修正缺陷、增添新元素,并借助Gigapixel AI提升分辨率与尺寸。换言之,成品中蕴含大量人类劳动。
面对此景,版权局提出要求:需在版权声明中排除Midjourney与Gigapixel AI的生成部分。Allen拒绝这一提议,并申请复审。他认为,版权局忽视了用Midjourney创作时“输入提示”所需的人类创造力,这一过程与其他艺术家的创作表达同等具有创造性,理应受版权保护。然而复审再次被拒,Allen表示结果在预料之中,但他“坚信最终会胜出”:若此案成立,将给版权局带来更多未预见的难题。而类似争议远不止于此,看来AI创作的版权问题仍将在法律模糊地带持续博弈……
已获版权能否被撤销?去年,艺术家Kris Kashtanova在Midjourney中输入指令:“Zendaya走出中央公园大门,科幻场景下空荡荡的纽约……”经过数百次尝试,一部18页的短篇漫画书《黎明的扎里亚》诞生。Kashtanova于去年9月获得该作品的版权,并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这意味着AI艺术项目将获得法律保障。然而,今年2月,美国版权局突然反转,撤销了这一版权保护。官方称,该漫画书“非人类作者创作”,仅允许Kashtanova保留故事情节的版权。
此后,Kashtanova转向Stable Diffusion,一种可根据已有图像再创作的AI工具。她认为,若原创艺术作品不受保护,将极不寻常。目前,她正计划为最新创作的漫画提交版权申请。△左为Kris Kashtanova手绘草图,右为Stable Diffusion生成作品《玫瑰之谜》,后者已于今年五月发表于《布鲁克林铁路》杂志。
此外,计算机研究员Stephen Thaler曾试图为自创AI系统DABUS申请版权。版权局以“仅人类作品可获版权”为由拒绝。Thaler随后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地申请DABUS生成的专利,却收效甚微。
上述案例揭示的核心争议在于:如何界定AI创作中人类的思想与创造力。美国版权局以结果为导向,认为AI生成内容不具版权资格。而创作者则强调,人对提示词的反复设计、对AI生成结果的修改、对AI创作的引导等过程,最终作品并非随机生成。正如Kashtanova在《玫瑰之谜》的版权申请书中所述:“尽管作品由AI工具创作,但其视觉表达源于我的原始思维构想。我控制了AI工具,决定了作品主题与呈现方式。”
可见,这一问题极为复杂……
AI音乐正冲击格莱美奖项。除图像领域,AI生成音频技术也崭露头角,甚至模仿知名歌手的声音。一首名为”Heart on My Sleeve”的歌曲,由AI模仿Drake与The Weeknd的声音和风格演唱,词曲则由人类创作。据Variety报道,创作者Ghostwriter977已将这首歌提交格莱美,角逐最佳说唱歌曲和年度歌曲奖项。尽管目前被各大流媒体平台下架,仍有机会成为候选作品。格莱美奖负责人Recording Academy CEO Harvey Mason Jr.表示:AI辅助创作的音乐可提交,但仅“做出重大贡献”者方能获奖。
Ghostwriter977还用AI模仿了其他歌手,如21Savage与Travis Scott。更荒诞的是,部分AI生成歌曲被伪装成“待发歌曲泄露”以骗取钱财。R&B歌手Frank Ocean就曾遭此骗术,一名匿名骗子在Discord上以每首超4000美元的价格出售AI伪造的Frank Ocean歌曲,甚至附赠一首待售歌曲以增可信度。AI生成音乐对正版音乐市场造成冲击。环球音乐集团曾请求Spotify等平台阻止AI访问音乐数据,Spotify已清除数千首AI生成歌曲。据gizmodo报道,关键问题不止于歌曲本身——AI初创公司Boomy正利用“机器人听众”扩散这些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