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子面单的引入为快递行业开启了数字化的大门,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与网约车、外卖等新兴业态相似,快递行业同样面临着极高的数据复杂度和技术依赖性,对实时性和精准度有着严苛要求。然而,快递的履约链路更长,服务生态更为复杂,高度自动化特征使其呈现出”软硬结合””人机结合”的数智化发展趋势。以申通为例,其每天处理超过5000万包裹,产生10亿量级的操作数据,涉及百万量级的客服服务;从揽收到签收的时效控制在44小时以内,但售前售后周期却长达14天,数据量已膨胀至百亿级。这一复杂的服务生态中,”人车货场机”要素交织,网络中数十万从业者共同参与,在这样的场景下,要实现”以1瓶水的价格履约、以’厘’来控成本”,就必须在数智化上实现突破。每一位身处其中的技术人都感受到了这项工作的挑战性与趣味性。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快递数智化进程、分析申通实践与思考,引发更多行业内外关注,共同探索快递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快递行业数字化起点
快递数字化始于2014年菜鸟推出的电子面单,次年该技术逐步在快递业普及,取代传统五联单,推动行业从”马克笔时代”跃迁至数字化时代。首届全国邮政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便颁给了菜鸟电子面单,足见其重要贡献。电子面单的优势显著,不仅环保、规范信息录入,还大幅降低制作成本。其核心创新在于”三段码”技术,彻底改变了快递分拣模式。
1.1 电子面单——数字化革命
三段码技术重新定义了快递的三级派送区域,在面单打印时即通过算法动态计算分拨编码、网点编码和快递员编码,极大提升信息颗粒度。相较于依赖邮编和地址进行人工分拣的传统方式,三段码通过大数据学习能快速准确识别包裹目的地,实现高效分拣,降低错分率。同时,该技术还能分析快递员行为特征,精准匹配配送范围,完成高效投递。
1.2 智能运营——自动化升级
随着电子面单普及,自动化分拣设备逐渐成为行业标配。分拨中心交叉带、DWS(三合一)等设备广泛应用,大型网点也从人工操作转向自动化,显著提升全网效率和产能。快递运营不仅涉及分拣,还包括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目前,申通、德邦等企业开展L3级别辅助智能干线驾驶,菜鸟、中通研发无人车,顺丰、圆通探索无人机配送,推动行业智能化进程。
申通从数字化到数智化的思路和实践
2.1 数字化1.0(2015-2018):小规模试跑自动化
2.2 数字化2.0(2019-2022):从精益管理到激励相融
2019年,申通与菜鸟深化合作,加速数字化升级。技术团队迅速扩张,”管家系”产品矩阵陆续上线。2020年完成全站业务上云,成为快递行业首个使用公有云的企业,正式迈入数字化2.0阶段。
(1)精益管理
数字化2.0阶段,申通重点推进精益管理,将成本、质量和时效管控到每个环节和人员。通过数据互通、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建立计划、管控、监控、考核四阶段闭环,实现运营全流程可控。这一阶段主要侧重自上而下的计划与管控,已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单票运营成本下降9.7%。
(2)激励相融
在加盟型快递复杂生态中,纯管控方式难以激发各方潜能。申通创新推出激励相容机制,在计划基础上增加对个人和小团队的激励,如班组计件、装载率激励、网格化服务等,激活组织活力,放大一线权限。
注:激励相容理论由哈维茨提出,指通过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企业集体价值最大化目标相吻合。
2.3 数字化3.0即数智化:现场决策(2022年至今)
数字化2.0阶段,申通完成了一系列产品建设,包括昆仑运营平台、经营平台、网络产品矩阵等。特别是”激励相融”机制变革,既激活组织活力,也提升了一线权限。同时,数据规模和维度爆炸式增长,面对30多万员工、4000多家网点的复杂组织架构,传统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精准现场决策。因此,数智化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解决”现场决策”问题,让一线人员掌握决策权。
迈向现场决策的数智化,申通的核心关键能力和实践
申通数字化建设由”业务+技术”双轮驱动,强调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数智化阶段对工程和算法技术要求更高,系统需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要能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1 实时快递
当前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基于历史数据的诊断虽能帮助业务迭代,但难以支持实时决策。申通构建”先知引擎”实现时空索引的实时数据计算和预测,真正做到宏观微观”一本账”。
3.2 智能——智能算法与数据资产
快递行业大规模应用神经网络模型具有高性价比。该技术不依赖特征工程,预训练大模型技术发展更降低了使用门槛。申通已在视觉AI、智能客服等场景应用神经网络技术。
数据资产是影响算法模型优劣的关键因素。在快递领域,包裹、区域、商家、消费者和视觉数据是核心竞争力。按需派送模式中,算法和数据的应用使一线快递员通过”申行者APP”获得”傻瓜式”指令,大幅提升派送效率和质量。
3.3 自动化+
自2015年起,快递行业自动化设备普及迅速。申通近三年投入100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先进自动化设备并提升自研设备占比。自研高速交叉带系统使分拣效率提升30%,能耗下降50%。
输送线软硬件改造实现设备自适应节能,通过modbus协议和DTU技术实时分析状态和负载,智能调节工作频率。UHF RFID应用可准确跟踪货物位置和状态,减少货物损失和流转周期。
自动驾驶技术在快递干线和末端配送领域逐步商业化。申通车队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测试干线无人驾驶技术,试运营多条线路,安全运行超过30万公里,高速路段可实现95%自动驾驶。末端无人车已在特定场景试点,智能快递员上路行驶。
通过软硬件深度融合和AI全面赋能,申通正推动快递行业迈向人机协同效率的”帕累托最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