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赵若慈,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剪映模板创作者@转仝向《豹变》透露,他的一条爆款模板目前收入已达570元,而部分解锁草稿的款项因平台半个月结算一次,预计金额会更高。转仝的“高质量AI美式证件照”模板已累计使用10.7万次,用户可免费使用模板,若需编辑加工需支付1元解锁草稿。他提到,同系列美式证件照模板中,有的创作者作品使用量突破千万,但实际收入取决于用户导出量。
近期,AI美式写真在抖音上掀起热潮。剪映APP中的“一键生成AI写真集”话题热度飙升,2.1万个写真模板被调用1.4亿次。用户@玖月兔创作的模板中,一款作品使用量高达2450.3万次,用户还可支付3元解锁草稿,进行画面和背景音乐的二次创作。这一现象反映出短视频产业链的向上延伸——越来越多创作者通过制作视频模板实现盈利。
随着抖音成为全民级应用,剪映也借势崛起。市场调研机构data.ai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11日,剪映在iOS和Google Play平台的用户总支出已突破1亿美元,成为2023年上半年全球收入最高的视频剪辑应用,较2022年下半年增长180%。截至2023年8月,全球已有4.9亿人通过iPhone和安卓设备使用剪映。
做模板能否成为副业?剪映的商业模式有何奥秘?你的视频模板正在为剪映创造价值
主业为信用卡理财的李成(化名)向《豹变》分享了他的转型经历。他原本主攻线下业务,但在短视频浪潮下,近两个月开始尝试线上视频引流,效果显著。当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68分钟时,各行各业纷纷探索如何通过视频内容获客。李成目前活跃于快手和抖音,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拍摄与剪辑技巧。他近期购买了一套重力摄像杆和两份拍摄课程,但因觉得课程实用性不足,转而充值剪映会员。剪映会员分为单月(30元)、连续包月(首月19元)、一年(198元)和连续包年(168元)四种方案,会员可解锁更多特效、转场、滤镜和文字模板。此外,李成还花费200多元购买课程,他认为使用模板需自行调整裁剪、节拍、滤镜等元素,才能避免生硬感。
在付费短视频课程群中,用户们积极交流创作心得。剪映首页不仅提供一键成片、图文成片、AI作图等功能,更设有“创作课堂”,推出“行业模板创作60天集训营”“‘AI+剪映’智能化剪辑大全课”等付费课程,价格区间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许焕章将剪视频作为业余爱好,他坦言创作进入瓶颈期,通过课程学习明确了目标和技巧,但仍需大量实践和创意思维才能提升视频数据表现。对于是否继续购课,他表示:“刚买的课程未看完,暂无购买计划,因目前尚未找到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爆款模板月入过万?创作者能否轻松躺赚?
剪映平台清晰展示课程价格与购买人数。“手机短视频研习社”的《手机短视频入门到百万爆款》课程定价98元,已有3.6万人购买,累计收入达352.8万元。据字节剪映内部员工透露,课程收入由创作者和平台按比例分成。根据剪映2023年5月公布的数据,平台用户已超650万,其中28万为模板作者,另有大量贴纸、滤镜、表情包素材作者及创作导师。
用户可免费使用剪映模板,但若遇素材不匹配问题,需支付1-6元解锁草稿进行修改。据“新榜”报道,剪映模板收入主要来自官方奖励,平台根据点赞、转化等维度评级(最高为S级),S级模板能为创作者带来万元级收入。当然,爆款诞生仍需运气。转仝每天投入两三小时制作模板,他坦言:“多做模板,总会有爆款。这款美式证件照就是之前作品,最近登上热搜第一。”创作者等级分为5级,5级以上收益显著提升,5级以下模板仅需1元解锁,5级以上则需3元。
并非所有创作者都能打造爆款。尽管转仝凭借“AI美式证件照”走红,但兼职两个月制作200个模板后,仅有一条爆款。他透露:“其他作品使用量寥寥,几分钱收入。头部创作者收益高,我们连腰部都算不上。很多创作者因耗时过长而放弃。”讨论群中有人抱怨:“作品使用量停滞即被淘汰。”目前剪映已停止免费申请创作权限,转仝个人申请权限花费2298元,闲鱼上甚至有标价3988元的七级创作者账号。
剪映闷声发大财,大厂纷纷布局视频剪辑赛道
data.ai数据显示,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巴西是剪映2023年上半年下载量最大的三个市场,美国、孟加拉国和中国则是下载增量最大的市场,同比分别增长67%、73%和31%。剪映不仅深耕C端市场,去年12月还推出企业版,向B端拓展。通过订阅制盈利模式,平台吸引创作者入驻并共享收益,形成良性生态。
剪映的成功引得其他大厂关注。腾讯旗下的秒剪主打朋友圈短视频,界面简洁,但暂未采用订阅制,模板多来自官方。用户反馈称,若仅需基础剪辑,秒剪和剪映均可满足需求,其唯一优势或许是支持朋友圈发布超30秒视频。尽管剪映生态更完善,腾讯并未止步——9月18日推出的“秒简相机”或将成为微信版剪映,但目前功能有限,市场反响平平。
B站推出必剪、快手推出快影,各大平台纷纷完善创作工具。然而,要成为下一个1亿美元应用,并非易事。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