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美食的热爱根植于基因深处。一盘新鲜热腾腾、香气四溢的家常炒菜,足以慰藉工作一天的疲惫身心。然而,随着预制菜的兴起,这种与美食不期而遇的愉悦感逐渐被怀疑和担忧所取代。曾经令人垂涎的餐厅佳肴,如今沦为”科技与狠活”的代名词,更令人心寒的是,多数餐厅并未向消费者明示使用预制菜的事实,其价格也并未因此降低。无论是奔波的上班族,还是校园里的孩子们,都未能幸免于预制菜的”魔爪”。上个月,全国多地爆发针对学校预制菜午餐的投诉潮,质疑其营养价值不足,难以满足成长中的儿童所需营养。最终,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于9月22日明确表态:鉴于预制菜缺乏统一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及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审慎态度,不宜盲目推广。

预制菜曾被视为”万亿市场”的宠儿,如今却陷入争议漩涡。其开袋即食的便捷性是其最大优势,甚至年夜饭这样的传统盛宴也出现了预制菜的身影。据数据统计,2023年春节前全国预制菜销售额达1307.53亿元,同比增长43.6%,主要集中华东、华南、华北等大中城市。但主动购买与被动接受预制菜完全是两种体验。如今的预制菜更加隐蔽,在消费者毫无防备时突然出现,带来令人震惊的”暴击”。

锌财经记者实地探访杭州某大型购物中心内的知名杭帮菜连锁店”绿茶餐厅”,发现其几乎全面依赖预制菜。记者点了五道菜,其中三道是餐厅主推的二次加热菜品。例如糖醋排骨,端上来时竟是冷掉的刚拆封排骨,店员在盘子下架起火炉现烤。其他菜品也令人失望:肉质如粉末状,蔬菜缺乏新鲜度,口感类似罐头。调查发现,绿茶餐厅早已计划自建预制菜供应链,预计90%的半成品将供应全国门店,剩余10%作为零售产品销售。更早前,绿茶餐厅就已使用预制菜,楚天都市报曾报道武汉某店”面包诱惑”中出现绿霉,店长解释该甜品由总部统一配送加热,变质可能源于储存过程。

预制菜的普及程度远超消费者想象。大城市连锁餐厅使用预制菜已成常态。《新品略财经》报道深圳某连锁鸭血粉丝汤店,老板对配料表一无所知,只知道统一配送加热即可。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酸菜鱼等全国连锁店也普遍使用预制菜。更令人担忧的是,预制菜成为食品添加剂的重灾区。一道酸菜鱼可能添加柠檬酸钠、D-异抗坏血酸钠等10种添加剂,其安全性令人堪忧。自己选择吃泡面与支付高价却得到泡面级品质的预制菜,这种落差让消费者难以接受。

预制菜从”万亿赛道”沦为争议焦点,其发展历程充满波折。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量激增至1.25万家,上市企业加速扩张;2021-2022年间发生23起融资事件,其中13起超千万元。但预制菜争议由来已久,营养口感问题备受质疑,野蛮生长更使其商业化与”割韭菜”挂钩。2021年大量企业涌入导致行业震荡,趣店集团罗敏曾斥资2亿元推广”趣店预制菜”,邀傅首尔等明星站台,单日销量达956万份。然而,罗敏很快重操”放贷生意”,宣称”无加盟费+无息贷款”吸引宝妈加盟,最终在全网声讨下黯然退场。瑞幸创始人陆正耀也曾高调进军预制菜,签约6000家门店的”舌尖英雄”计划最终无疾而终,现已转战咖啡赛道。

早期预制菜赛道鱼龙混杂,许多有”前科”的老板将其视为翻身机会,盲目涌入却忽视行业规范和消费者心理培育,最终导致预制菜声誉受损。2022年下半年后,预制菜市场几乎消失。如今重现的预制菜争议已转向C端消费者,与B端市场的反噬截然不同。

《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3年达5100亿元,2026年将突破万亿。目前相关企业超6.4万家,山东、河南等地最为集中,46.8%的企业成立于近五年。但行业标准化严重滞后,生产过程中存在劣质食材、不规范操作、高盐高脂、包装不安全等问题,滥用防腐剂现象普遍。高温蒸煮过程可能导致添加剂产生有害物质:明矾、硼砂等会分解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钡,与氯离子反应产生氢氧化铝、氯气等有害物;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在高温下可能分解或氧化还原,加速食品变质。此外,预制菜普遍缺乏绿叶菜(保鲜困难)和”烟火气”,工业化生产导致口味同质化严重,容易令人吃腻。

开袋即食的预制菜契合快节奏生活需求,日本预制菜行业已有50年发展历史,如今已相当普及。预制菜是食品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正推动餐饮业变革。但行业需在”蒙眼狂奔”中停下脚步,建立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真正走进B端和C端市场。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31日

23:55
2025年10月31日,西部超导在一场备受瞩目的业绩说明会上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公司自主研发的MgB2等超导产品已成功实现规模化量产。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彰显了西部超导在新型超导材料研发领域的强大实力,更标志着我国超导技术产业化的新里程碑。据悉,这些超导产品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稳定性与优异的质量控制水平,各项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23:55
2025年10月31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可穿戴部门创新产品业务负责人李创奇已正式离职。据行业消息透露,李创奇近期已离开小米团队,但公司方面并未公开其离职的具体原因。这一变动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毕竟李创奇在小米智能穿戴及新兴硬件产品的研发与战略规划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尽管李创奇的离职给外界带来了一些疑虑,小米集团却通过官方声明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公司强调,相关...
23:24
2025年10月31日,鼎智科技正式发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向外界展示了其在人型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关键零部件供应商,鼎智科技已与智元机器人、脉塔智能等业内领先企业建立了稳固的订单合作关系,为人型机器人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公司专注于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旋转关节模组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这些产品是人型机器人实现精准运动控制的关键...
23:24
2025年10月31日,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英伟达正式宣布,将携手三星、SK Telecom、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韩国电信(KT)、LG U+以及延世大学,共同启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项目,旨在研发下一代AI-RAN(人工智能无线接入网)与6G通信基础设施。这一战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全球科技界在推动移动通信技术革新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预示着未来...
23:24
2025年10月31日,备受瞩目的生物制药企业麓鹏制药有限公司-B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创新药企迈出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此次IPO由业内知名的中信证券独家担任保荐机构,展现了资本市场对该企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麓鹏制药计划通过本次发行募集的资金,重点投向前沿新药的研发、多期临床试验的推进以及企业日常运营的优化,为...
23:24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当地时间10月31日紧急宣布,多家制药企业联合召回了超过58万瓶盐酸哌唑嗪降压药。此次召回行动由新泽西州的梯瓦制药和美源健康服务公司于本月月初率先发起,主要原因是部分药品批次可能含有亚硝胺类杂质。这类杂质已被证实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对长期用药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盐酸哌唑嗪作为一种常见的降压药物,同时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后应激...
23:24
微软近日宣布为全新版Outlook应用重磅升级,新增对iCloud邮箱的无缝登录支持,这一创新举措将显著优化用户的跨平台使用体验。根据官方介绍,用户现在能够通过Apple ID直接在Outlook客户端中添加iCloud账户,整个登录过程将自动跳转至符合OAuth 2.0协议的安全认证页面。只需输入双重验证代码,即可轻松完成授权,无需再像以往那样前往苹果账户...
23:24
The Verge最新报道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创新——Perplexity推出的AI专利检索工具,彻底颠覆了传统关键词搜索模式。这款工具支持用户以自然语言提问,只需输入"2024年量子计算重要专利"等完整问句,系统便能智能匹配语义关联内容,并自动生成精准的专利摘要。这一突破性功能不仅极大简化了检索流程,更通过深度语义理解显著提升了搜索效率与准确率 该工具的核...
23:24
科乐美旗下备受瞩目的游戏《合金装备Δ:食蛇者》近日重磅推出全新多人模式——"猎狐",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与主线剧情世界观深度互通,更以独创的生存对抗玩法为核心亮点。玩家将化身为特工单位"FOX"的候补成员,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搜集武器装备,体验一场融合策略与紧张感的生存对决盛宴。 该模式精心设计了AT-CAMO伪装服这一核心道具,其能够随环境自动切换迷彩色,为玩家...
22:53
三星SDI正式宣布与德国宝马集团及美国Solid Power材料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联手推进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车载应用验证。根据签署的三方协议,韩国电池巨头三星SDI将采用Solid Power公司自主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技术,专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电芯的制造;而宝马集团则负责开发先进的电池模组集成与封装系统。这一创新合作计划将在宝马下一代测试原型车上全面验证全...
22:53
郑州日产锋坦 Frontier Pro 正式开启预售,以中型皮卡的身份震撼登场,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选择体验。新车提供汽油、柴油及插电混动三种动力版本,预售价区间为17.69万元起,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 新车外观设计方正硬朗,彰显出皮卡独有的力量感。混动版车型特别采用了封闭式前脸设计,不仅提升了视觉上的稳重感,更在节能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全系车型均配备...
22:53
2025年10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对外公示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与《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外文版报批稿,标志着我国在电动汽车及电气设备安全领域标准化建设迈入国际化新阶段。此次标准外文版的编制工作由工信部牵头组织,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委的制修订计划,旨在通过国际标准化途径提升我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安全发展提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