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胡苗,编辑:余乐,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作为本土护肤美妆品牌贝泰妮的投资人,陈默默敏锐地察觉到,近两年来,她和团队在筛选美妆行业项目时,越来越多地遭遇国际美妆巨头的竞争。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品牌纷纷在中国设立投资机构,加大对本土早期项目的投资力度。高端香水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企业创健医疗等创新项目相继获得投资。近期,雅诗兰黛更是完成了对国产美妆品牌“CODEMINT纨素之肤”的少数股权投资。这些动作背后,传递出多重信号。一方面,中国本土美妆品牌的投资价值日益凸显。“这是一个迭代速度极快的市场,因此涌现出许多新机遇。”陈默默指出。这一趋势不仅吸引了国际美妆巨头,国内美妆企业如贝泰妮、珀莱雅、完美日记等也在积极布局。另一方面,国际美妆巨头在中国市场似乎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在新国货品牌的强势崛起下,国际品牌正逐步失去大众美妆市场的份额,并在某些垂直细分领域显现出劣势。更令他们担忧的是,与新一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逐渐脱节。面对中国本土兴起的护肤新趋势,无论是玻尿酸、胶原蛋白的原料风口,还是敏感肌护肤,“早C晚A”的新概念,国际巨头的布局明显滞后。新一代消费者对国际大牌的“祛魅”现象日益显著,迫使这些大牌急于在中国市场重塑品牌故事。挖掘并理解年轻消费者,打造符合其审美和需求的本土品牌,已成为国际巨头的重要战略。01从“扼杀式收购者”到风险投资人国际美妆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并非始于近期。在过去,这些巨头多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迅速扩张,构建起庞大的美妆帝国。以中金公司2019年10月的研究数据为例,国际美妆集团在2013年前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收购案例频发。欧莱雅先后收购小护士、羽西、美即等品牌,强生将大宝收入旗下,科蒂则收购了丁家宜。这些品牌在收购前均拥有较高的国民认知度和市场份额。然而,收购后,小护士、羽西等品牌逐渐淡出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案例中的投资对象均为国内相对成熟的品牌。如今,国际品牌已更多地以风险投资者的身份,参与早期美妆项目的投资。2018年12月,欧莱雅成立BOLD基金,专注于投资具有增长潜力的创新公司和新兴品牌。通过该基金,欧莱雅与中国本土VC机构凯辉基金、高榕资本合作,成为其有限合伙人。2022年5月,欧莱雅在中国设立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美次方),并迅速完成对高端香水香氛品牌“闻献”的少数股权投资。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CEO费博瑞特别强调,闻献所代表的“中国新香与东方美学哲思广受年轻人喜爱”。这表明欧莱雅正试图通过闻献探索中式的品牌叙事。日本美妆巨头资生堂同样积极布局。2019年,资生堂设立中国事业创新投资室,并与博裕资本合作成立“资悦基金”。2022年5月,资生堂先后投资了Perfect Corp(玩美移动)和创健医疗,后者也是资悦基金投资的第一个大陆企业。资生堂150周年中国发布会上,其表示资悦基金最高规模可达10亿人民币。与过去的“扼杀式”收购不同,当前国际美妆集团通过早期投资孵化本土品牌,其路径和目的均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试图发掘有价值、有成长性的本土品牌,填补自身在产业生态或产品矩阵上的空白。雅诗兰黛旗下的投资机构NIV在投资Codemint时表示:“集团希望通过投资新锐品牌改善品牌矩阵,并在新品类、地区、细分消费赛道、渠道和商业模式上实现新发展。”国际美妆集团的投资方向集中于新颖、创新、新兴领域,同时高度关注这些品牌对本土市场趋势的把握和应对。Codemint作为网红周扬青创立的品牌,凭借红人效应迅速积累流量,其“纯净美妆”定位虽属新兴领域,但市场增长迅猛。天猫数据显示,到2024年,天猫纯净美妆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40亿元。创健医疗则是一家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生物材料企业,胶原蛋白作为继玻尿酸之后备受关注的自主原料,已催生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上市公司。陈默德认为:“国内品牌在产品研发和迭代上投入巨大,并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投资孵化本土品牌,也是国际巨头贴近中国年轻人的有效途径。02推陈出新哪家强?国际美妆巨头亲自下场做VC,印证了中国本土美妆市场的巨大潜力。长期以来,国产美妆品牌因缺乏历史积淀,品牌价值受限,更多依赖营销。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渠道成本不断攀升,本土品牌普遍面临营销投入过高、转化率低的问题。在市场占有率、利润率、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仍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美妆市场的快速迭代特性,使得新品牌不断涌现。“这个行业始终充满投资机会,从下游品牌到上游原材料、技术、供应链,再到医美、器材,各细分领域均有值得挖掘的项目。”陈默默分析道。投融资活跃度是衡量市场活力的重要指标。自2021年下半年消费投资遇冷以来,美妆领域仍保持大量投融资事件。据“聚美丽”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球美妆行业共发生81起融资交易,其中中国市场达29起。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老消费群体的交替、多元消费观念的碰撞,使其成为美妆行业的试验田。新技术、新趋势、新概念在中国市场迅速推广,并孕育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华熙生物以玻尿酸起家,巨子生物专注于胶原蛋白领域,均成功上市;贝泰妮聚焦敏感肌护肤,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珀莱雅凭借“早C晚A”概念在小红书爆火,市场表现亮眼。据“聚美丽”统计,2022年中,国产品牌营收超40亿元的有3家,20-40亿元的有6家,10-20亿元的有24家,10亿元以下品牌众多,市场变化迅速。国际美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同样活跃。据《化妆品观察》统计,近三年来,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等旗下有21个品牌收缩或退出中国市场,同时也有30多个新品牌进入或入驻新渠道,合计淘汰焕新50多个品牌。退出品牌中,平价大众品牌占比超50%;新进品牌中,高端品牌占比超90%。这一调整方向表明,国际巨头正集中资源布局高端市场,缩减大众美妆市场的竞争。这一策略虽无奈却必要。普华永道《2023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中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挑战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51%的中国消费者减少非必需品支出。本土品牌成为国际品牌“平替”的选择。中信证券2022年研报指出,近三年来,垂直细分领域的本土品牌逆势增长,中端价格带(500元以下)市场已被本土品牌占据。此外,国际美妆集团对本土市场新趋势的响应明显滞后。唯品会2022年搜索数据显示,玻尿酸、水杨酸、烟酰胺成为最火三大美妆成分,积雪草、377、VC、虾青素、A醇等紧随其后。以玻尿酸为例,华熙生物占据全球市场44%的份额,旗下润百颜、夸迪、米蓓尔等品牌从原料到终端全产业链布局。水杨酸领域,stridex(美国小众品牌)、博乐达、芙清(国产品牌)表现突出。在“早C晚A”趋势上,珀莱雅、修正、美康粉黛等国产品牌迅速推出相关产品,而欧莱雅直到近两年才推出“真C瓶”“双A瓶”,已落后近两年。敏感肌市场,贝泰妮旗下薇诺娜占据先机,对国际品牌舒敏产品形成挤出效应。宝洁已关闭旗下两大主攻敏感肌产品的品牌在中国电商平台的旗舰店。尽管国际美妆巨头在整体市场仍占据优势,但在多个新趋势上的失利,以及敏感肌市场的节节败退,迫使它们更加重视本土创新能力。而创投,正是通过挖掘外部力量,为内部注入创新活力的有效途径。03增长瓶颈下,寻求更多本土化中国市场一直是国际美妆巨头的重要战场。从销售额来看,中国是资生堂的第一大市场,亚太地区(含中国)是雅诗兰黛、欧莱雅、宝洁的第二大市场。近年来,雅诗兰黛以年均一个新品牌的速度向中国引入品牌,资生堂三年引入七个,欧莱雅引入六个高端新品牌。然而,它们在中国市场也遭遇增长瓶颈。雅诗兰黛曾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其产品定价策略精准,但如今消费者趋于理性,许多产品面临挑战。2022财年起,雅诗兰黛亚太地区营收持续下滑。2023财年,雅诗兰黛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0%,净利润下滑58%,主要归因于中国市场表现疲软。雅诗兰黛将业绩下滑归咎于中国市场复苏不及预期,但自身本土化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其90%的工厂位于欧美国家,直到最近才宣布在东京建厂。在中国的物流配送中心虽有建设,但供应链投入仅占亚太地区的14%。缺乏本土供应链导致产品运输周期长,一件产品从出厂到进入中国往往需时六个月。产品迭代方面,雅诗兰黛小棕瓶历经七次迭代,最新一次间隔六年。部分产品如MAC彩妆、倩碧护肤,因不符合亚洲人肤质而备受诟病。相比之下,欧莱雅、资生堂等在中国本土化方面做得更多。欧莱雅早在2007年就设立研发中心、工厂和事业部,资生堂则在上世纪末快速实现生产本土化。然而,这些巨头同样面临增长压力。2023年上半年,欧莱雅北亚区营收同比增长3.9%,但其他四个市场增速均超13%。资生堂2020-2022年净销售额同比增幅分别为-18.6%、12.4%、5.7%,2022年销售规模仍未恢复至2019年水平。2023上半年,资生堂净销售额同比增长0.2%,但归母净利润下滑27.7%。面对复杂的中国市场,国际巨头正尝试更多本土化策略。今年3月,多位国际美妆巨头CEO访华,雅诗兰黛CEO傅懿德先后来海南、上海,揭牌两大科研中心;欧莱雅CEO叶鸿慕考察南通智能运营中心;宝洁CEO詹慕仁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谈。近期,欧莱雅任命Vincent Boinay为中国区CEO,并新设中国区副CEO,由马晓宇担任。资生堂在上海举办150周年庆典,公布全新增长计划,打造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在中国市场,国际巨头正通过投资、布局研发中心、调整组织结构等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微新创想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7日

02:52
8月16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发布紧急预警,飓风"埃林"已正式升级为五级飓风,其最大持续风速惊人地达到每小时257公里。作为飓风强度等级中的最高级别,五级飓风所蕴含的破坏力堪称自然界的恐怖力量,足以对途经地区造成毁灭性打击。气象专家表示,此次升级后的飓风已具备极强的风眼结构,旋转时速远超普通台风,预计将在未来72小时内继续增强。 目前,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已启动最...
00:33
8月17日12时起,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因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而全面停运,预计此次停运将持续至8月18日14时。为保障旅客安全,各港口自17日10时起已暂停售票业务,同时关闭入港通道。相关部门提醒,具体复运时间将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另行通知。此次停运涉及琼州海峡沿线多个港口,包括海口港、三亚港等主要客滚码头。建议计划出行旅客密切关注最新动态,及时调整行程安排。热带低压...
00:33
2025年8月17日,常州苏超赛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主场作战的常州队凭借一粒精彩进球,以1比0力克镇江队,不仅为球队赢得了赛季首场胜利,更一举打破了此前连续9轮未能取胜的尴尬纪录。这场胜利不仅提升了球队的士气,也为赛季的征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一天,另一则好消息来自溧阳文旅官方抖音账号。天目湖景区宣布,将面向全国姓赵的游客提供免费门票优惠,活动时间从即日起...

2025年08月16日

23:33
香港天文台正式发布重要通知 将于当地时间2025年8月16日晚上10点20分正式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以警示市民高度关注可能对本地造成影响的热带气旋动态。此次提前预警旨在充分保障市民安全 提醒大家及时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确保在热带气旋靠近时能够迅速响应 有效降低潜在风险。相关部门呼吁市民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保持通讯畅通 并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23:33
2025年8月16日,陆家嘴金融沙龙上,华领医药董事长陈力发表重要演讲,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提供了有力佐证。他透露,目前中国制造的创新药已占据全球市场的38%,这一数字充分彰显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强大竞争力与创新实力。 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并超越国际水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共有39个创新药成功上市,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已达到30...
23:33
8月16日,央视财经《对话》栏目中,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就鸿蒙生态发展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明确表示,鸿蒙生态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与安卓和iOS生态的全面看齐,这标志着华为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了关键性步伐。余承东特别强调了鸿蒙系统的核心优势——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强大能力,这一特性将极大降低开发成本并提升应用效率。 他指出,尽管初期从其他系统迁移到鸿蒙生态存在较大...
22:22
8月16日,四川长虹重磅发布百吋巨幕系列新品,并同步揭晓备受期待的D7H Ultra预发布信息。这款新品严格遵循《百吋电视选购白皮书》标准,旨在为消费者带来极致的视觉盛宴。据悉,该系列产品将于8月20日正式开启预约通道,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百吋大屏电视市场正以超过30%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已然成为高端消费领域的新宠。...
22:22
人民财讯8月16日电 在备受瞩目的苏超联赛焦点战中,常州队于8月16日晚场主场以1:0力克镇江队,强势斩获球队在苏超联赛的首场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终结了常州队此前8轮不胜且一球未进的尴尬纪录,更极大地提振了球队士气,令广大球迷倍感振奋 比赛在常州队的主场展开激战 常州队凭借出色的战术执行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以1球小胜对手 这一胜利意义重大,不仅为球队打...
22:22
8月16日21时5分,山东省青州市(北纬36.48度,东经118.33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这一地质活动由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并发布。截至目前,尚未有关于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道。此次地震的震级虽然不高,但仍然提醒我们关注地质安全,加强防震减灾意识。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无法完全预测和阻止,但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应急措施,我们可以最大...
22:22
2025年8月16日,国际篮联男篮亚洲杯半决赛的战火在当地时间点燃,中国男篮凭借出色的团队表现和关键球员的出色发挥,以98:84的比分强势击败新西兰队,成功锁定决赛席位。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中国男篮的竞技实力,更标志着球队时隔10年再次踏上亚洲杯决赛的领奖台,提前实现了赛前的战略目标。 随着比赛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男篮在攻防两端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力。核心球员...
22:22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23天票房已突破25亿元,这一亮眼成绩再次印证了影片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自7月24日登陆全国影院以来,《南京照相馆》凭借其深刻的历史主题和精良的艺术制作,迅速成为暑期档观众热议的焦点。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个体命运巧妙融合,引发观众强烈共鸣。此次票房突破25亿元,不仅刷新了影片自身...
21:21
2025年8月16日,我国空间站迎来历史性突破,成功在专业领域应用AI大模型技术,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人工智能在航天领域的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未来深空探索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轶2.0机器人在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场景赛中表现出色,包揽冠亚军,展现了我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令人惊叹的是,‘白犀’机器人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