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购时代“穿完即退”的恶意退货乱象愈演愈烈,已让众多商家陷入经营困境。面对这一棘手的难题,部分商家开始尝试创新的防退货策略,其中“巨型吊牌”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解决方案之一。这些尺寸夸张的吊牌不仅醒目,更在无形中增加了退货难度,迅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除了“巨型吊牌”,北京部分服装商家还另辟蹊径,在衣服拉链处安装密码锁,以防止“蹭穿”行为,这种“硬核”防退货手段同样引发热议。
对于商家的这些防退货举措,社会舆论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面对“白嫖党”的恶意退货行为,商家有权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权益,毕竟开店经营并非做慈善,“穿完就退”的行为确实有失公允。然而,反对者则指出,普通消费者在试穿时被巨大的吊牌严重干扰购物体验,商家将所有顾客视为潜在骗子,不仅缺乏人情味,更可能损害品牌形象。更有法律专家指出,商家单方面设置“巨型吊牌”等限制性措施,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存在法律风险。
业内专家建议,商家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治理模式。一方面通过优化试穿服务、完善商品描述等手段引导消费者理性购物;另一方面需推动相关法规细化,从制度层面规范退货行为。与其依赖可能引发争议的“巨型吊牌”等临时措施,不如从根源上构建健康的消费生态。尽管“巨型吊牌”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降低退货率的规模化效果,但其引发的争议不容忽视。这种防退货策略能否长期有效,能否真正根治“穿完即退”顽疾,仍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