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性企业,其成功固然令人瞩目,但早期投资者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更像是个特例而非普遍现象。大多数AI公司可能难以复制OpenAI的盈利模式。Vinod Khosla在近期科技论坛上向《金融时报》透露,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领域的投资狂热或许并不会催生下一个OpenAI。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当前绝大多数AI风险投资将面临亏损,并将今年的AI热潮与去年的加密货币泡沫相提并论。许多后来者盲目跟风,而非基于技术实力,这正是AI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Khosla的Khosla Ventures曾在2019年初以5000万美元投资OpenAI,帮助其估值飙升至10亿美元,如今OpenAI估值已高达惊人的860亿美元。PitchBook数据显示,今年风险投资家向AI公司投入的资金达215亿美元,而2022年这一数字仅为51亿美元。尽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许多投资者仍抱有侥幸心理,期待通过高估值公司的投资获得丰厚回报。但Khosla并未完全否定AI的价值,他坚信AI将彻底改变人类工作模式,未来20年内AI有望承担80%的工作量。
Khosla的观点与SineWave Ventures创始人Yanev Suissa不谋而合。Suissa预测AI泡沫即将破裂,但技术本身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他强调:”AI是科技领域的下一个革命,但它也一直存在。这是一个即将崩溃的东西,会有一个巨大的崩溃,然后它将自行调整。”这些警示观点为盲目跟风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AI商业化正迈入第一个完整年份,但盈利模式仍待探索。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AI模型所需的计算能力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随着用户规模扩大,相关成本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一现实对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唯有积极适应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I领域虽然投资热度高涨、潜力无限,但盈利难题和成本压力不容忽视。早期投资者和分析师对AI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但同时也呼吁投资者保持理性,充分认识潜在风险。在技术浪潮与商业现实的交织中,如何找到平衡点,将是所有参与者必须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