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DoNews(ID:ilovedonews),作者曹双涛,经微新创想授权转载。近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计划对广汽三菱及其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措施。广汽集团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与三菱商事株式会社持有的广汽三菱30%和20%股权,使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此举将助力广汽埃安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数据显示,2022年埃安销量达27.1万辆,2023年前八个月更是攀升至29.94万辆。然而,埃安在建厂初期未规划充足产能,高销量使其面临产能瓶颈。此次收购也标志着三菱汽车正式退出中国市场。为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广汽三菱推出三项措施:一是为即将离职员工提供丰厚补偿金,并承诺广汽埃安将承接相关岗位;二是延续对已购车主的售后服务,包括维修保养、零件供应及品质保修;三是以4折清仓现有库存车,直至售罄。尽管此前观致停产导致车主维权无门,威马汽车停产后车主车辆无法使用,但主机厂停产引发的消费者恐慌情绪,仍让市场质疑广汽三菱库存车能否及时消化。事实上,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早有征兆。今年4月,旗下多个官方账号停更;5月,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在媒体会上证实停产传闻,称“在华面临困境,计划6月重启生产”。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汽三菱产销分别仅为3367辆和8934辆,同比下滑75%和25.1%,5月份销量更是为零。那么,广汽三菱为何会黯然离场?未来是否还会有“广汽三菱”?合资车品牌的时代是否已走向终结?01广汽三菱:产品、品牌、渠道短板并存广汽三菱由广汽集团、三菱工业会社和三菱商事会社按5:3:2比例于2012年成立,聚焦SUV市场。受益于SUV市场红利,广汽三菱曾创造辉煌。2017-2019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和13.3万辆,2018年欧蓝德逆势增长22%。然而,高光时刻背后暗藏隐忧。据测算,其销售渠道成本回收周期长达3年,经销商面临巨大压力。长期以来,广汽三菱过度依赖欧蓝德,2018年其销量占比高达72.9%。为分散风险,2018年推出奕歌车型,但市场反响平平。2020年推出的祺智EV、帕杰罗及新劲炫等车型也未获成功。今年5月,欧蓝德销量仍占总量90.7%,远超其他合资品牌单款车型30%以下的占比。此外,品牌知名度、产品竞争力及细分市场布局均存在短板。中型SUV仅有帕杰罗劲畅一款车型,且采用平行进口模式,中大型及大型SUV空白。国内SUV市场长期被哈弗H6主导,2013-2021年连续九年夺冠,2016年销量是第二名1.8倍。经销商回本周期被拉长后,价格战、窜货行为频发,恶性竞争导致新经销商被淘汰,渠道内斗反噬销量。2022年6月至今年5月,欧蓝德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不足1%。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汽三菱总资产61.22亿元,负债49.59亿元,净资产仅11.63亿元;2022年营收41.3亿元,亏损1.35亿元;截至今年3月,净资产已为负值。02新能源时代,合资车集体哑火不仅是广汽三菱,铃木、欧宝、雷诺等外资品牌纷纷退出中国。东风雷诺转让50%股权,广汽菲克破产,东风悦达起亚被变卖,北京现代出售工厂。2023年上半年,仅一汽丰田和北京现代销量增长,其他11家合资品牌均下滑,长安马自达、东风日产跌幅居前。销量下滑导致产能缩减,北京现代、江苏悦达起亚等产能利用率不足20%。经销商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合资品牌亏损最为严重。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燃油车时代,外资凭借技术优势主导市场。但国内汽车工业崛起,电动化、智能化领域领先全球。大众入股小鹏,中东投资蔚来、恒大汽车,与过去中企“用钱换技术”形成鲜明对比。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独特,中国车企更懂中国市场,研发更敏捷,供应链协同更高效,形成良性循环。合资车在互联网、电池、电机等新能源领域缺乏优势。东风日产仅有一款电动车型Ariya,上半年销量惨淡。其他合资品牌纯电车销量普遍不足1万辆,转型效果不佳。03体制僵化、人才流失,合资车面临困境合资品牌补齐短板面临多重挑战。一是体制僵化,日本企业下级对上级绝对服从,国内合资车躺赢多年导致内部僵化。新势力高薪挖人,加剧人才流失。涨薪受限,因燃油车利润下滑,且需购买高价新能源正积分。二是缺乏互联网意识。日产Leaf曾畅销全球,但日本产业仍以中高端制造为主。没有互联网思维,电池安全无从谈起。短期内,下沉市场因充电桩不足仍需燃油车,高端品牌因身份认同仍占优势。但新能源下乡政策、价格战、充电桩补贴等将加速下沉市场电动化,挤压合资燃油车市场。崔东树直言,合资品牌缺乏竞争力,理念固执,对插电混动不看好。自主品牌抓住机遇发展插电混动,将进一步挤压燃油车市场。因此,合资品牌需加速转型,但如何调整产线、规划产能避免过剩,仍是难题。广汽收购广汽三菱虽能补充埃安产能,但埃安高销量依赖网约车市场,该市场面临政策限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7月18日
7月18日,证券时报·数据宝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总额达到256.41亿元。尽管整体资金面略显承压,但市场结构性亮点依然突出,1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仍有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有色金属行业表现最为抢眼,以14.9亿元的净流入额领跑所有行业,展现出较强的资金吸引力。
从个股层面来看,资金流向更为集中。共有44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超过1亿元...
自“并购六条”政策出台以来,并购重组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市场新增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已累计达到200单,这一数字充分印证了政策红利的有效释放。在此背景下,福达合金、中化装备等知名企业相继披露重组公告,进一步点燃了市场热情。本轮并购重组呈现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的积极态势,其中支付方式多元化成为一大突出特征,不仅涵盖...
7月18日,韵达股份正式发布最新财报,揭示了其快递服务业务在6月份的详细运营数据。报告显示,公司当月实现快递服务业务收入高达41.49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2.77%,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在业务量方面,韵达股份完成了21.73亿票的快递服务,同比增长7.41%,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快递行业的市场份额。然而,从单票收入来看,公司单票收入为1.91元,同比下降...
2025年第二季度,九毛九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呈现持续下滑态势,这一趋势主要受到外部消费环境复杂因素带来的压力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太二及怂火锅品牌的业绩降幅在第二季度较第一季度明显收窄,其中太二品牌在4月至6月期间的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降幅呈现逐月递减的积极变化,这一现象有力印证了集团经营策略调整已初显成效。从整体市场表现来看,九毛九集团正逐步走...
7月15日晚间,华润电力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原定于2025年第二批次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的集中采购开标时间将有所调整。此次延期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及项目建设进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根据公告内容,新的开标时间已确定为2025年8月18日,但具体的开标时间仍需另行通知。此次延期举措旨在更好地适应市场动态,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2025年上半年,浙江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强劲增长,达到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展现出浙江外贸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07万亿元,同比增长9.1%。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标志着浙江外贸发展迈入新阶段。作为全国第二大出口省份,浙江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9%,稳居全国前列,充分彰显了其在...
2025年7月18日,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重磅发布《2024年度上海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全国首份由行业协会独立编制的银行业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式问世。报告历时5个多月精心编纂,汇聚了111家会员单位的宝贵数据与经验,共收集有效素材3458条,精选使用案例247个,全方位呈现了上海银行业在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举措与显著成效。这份...
2025年7月18日,宁波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揭示了一组关键数据: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当日报收于1148.0点,较上周显著下跌5.8个百分点。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前国际航运市场的动态调整。在所监测的21条主要航线中,运价指数呈现分化态势,其中4条航线运价指数有所上涨,而绝大多数的17条航线则出现下跌,显示出市场整体承压。
从沿线地区...
2025年6月,申通快递在服务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实现收入43.41亿元,同比增长10.15%。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体现了公司业务的稳健发展,也反映了市场对申通快递服务的持续认可。在业务量方面,公司当月完成21.84亿票,同比增长11.14%,显示出强劲的业务扩张能力。尽管业务量大幅提升,但快递服务单票收入为1.99元,同比下降1.00%,这一数据揭示了...
2025年7月18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迎来显著增长,涨幅达到1.08%,收报2052点这一阶段性高点。这一积极变化主要得益于全球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持续提升,反映出国际航运市场正逐步摆脱低迷状态,呈现回暖迹象。从市场表现来看,近期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增强,多国制造业活动指数回升,进一步刺激了对原材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需求。特别是亚洲地区经济活动加速,对铁...
7月18日最新消息显示,根据百川盈孚的权威数据监测,三氯蔗糖行业自4月中旬起已进入集中检修期,原定停产时间约为三个月。然而,截至本月中旬,安徽与福建等地的多家核心生产企业突然宣布延长检修周期,这一意外调整直接导致行业整体开工率持续低迷,远低于预期水平。目前,三氯蔗糖的复产进度明显滞后,市场供应端面临较大压力。
最新科学突破:英国团队成功诞生8名三亲婴儿,引发伦理争议
7月18日,一项突破性医学研究震惊全球科学界。据权威媒体报道,英国医疗团队通过创新技术,利用三位捐赠者的DNA成功培育出体外受精胚胎,并在过去五年内帮助8名健康婴儿顺利诞生。这些婴儿被科学界称为"三亲婴儿",拥有一个父亲和两个母亲,其诞生标志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迈入全新阶段。
这项研究由英国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