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权威消息透露,7月21日英伟达正式向中国客户发出通知,宣布H20芯片库存告罄且不再生产,且公司明确表示无重启计划。从诞生到禁售,再到戏剧性的解禁与最终退场,H20芯片的18个月生命轨迹,深刻折射出全球化产业链在美国单方面技术封锁下的无奈与挣扎。这一故事始于2023年10月,当时美国商务部更新芯片出口管制条例,以”总体处理性能”(TPP)和”性能密度”双重指标为红线,直接封杀英伟达H100等旗舰芯片对华出口。为突破管制,英伟达工程师将H20的FP16算力从H100的2000 TFLOPS大幅削减至148 TFLOPS(仅为原版的7.5%),同时将HBM3显存扩容至96GB,成功将TPP压制在4800的红线之下。这种”阉割算力、强化显存”的设计,实则是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的精准妥协——当大模型训练被禁止时,满足推理场景的显存需求成为唯一出路。这款芯片的商业逻辑也因此充满矛盾:8卡服务器售价高达140万元人民币,虽不及性能更强的国产昇腾910B集群,却因保留CUDA生态兼容性,成功吸引腾讯、字节跳动等企业批量采购。
2024年9月,美国临时禁令传闻四起,引发中国企业恐慌性囤货,H20服务器价格单周暴涨40%。而真正的转折点则出现在2025年4月16日,美国以”可能用于超级计算机及军事AI”为由,正式冻结H20对华销售。英伟达被迫取消台积电CoWoS封装订单,计提55亿美元库存减值。黄仁勋在7月北京媒体活动中坦诚:从零开始制造新芯片需九个月,且英伟达”不打算重启生产”。供应链断裂进一步扼杀复产可能——H20升级版所需的高端内存芯片(主要由SK海力士供应)产能持续紧张,追加订单面临交付延迟。
经过多方博弈,2025年6月的伦敦会谈成为新的转折点。中美达成”稀土换芯片”的非正式框架:中方放宽永磁材料出口限制,美方允诺开放中阶AI芯片”逐案审批”。7月15日,黄仁勋身着唐装现身北京,宣布”H20获准立即恢复对华销售”。这一戏剧性反转背后,是中美科技博弈的深层逻辑:商业利益终将撕裂地缘政治的壁垒,但技术自主没有退路。比尔·盖茨的警示正在应验:”封锁只会加速中国技术自立”。
事实上,中国AI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华为昇腾910B实测算力达320 TFLOPS,已超越H20的148 TFLOPS;清华大学忆阻器芯片算力密度达A100的8倍,为存算一体架构奠定基础。政策层面,中国设定2027年国产AI芯片占比40%的目标,政务云强制50%国产化采购。英伟达也同步推出替代品RTX Pro GPU,瞄准工业数字孪生市场,试图构建新的技术闭环。RTX Pro尚未公布完整规格与上市时间,但此举已被解读为英伟达为防堵中国市场空窗期所作出的战略调整。
在全球化产业链遭遇地缘政治干扰的当下,H20芯片的兴衰史不仅记录了技术妥协的无奈,更见证了中国科技自主的坚定步伐。当商业利益与地缘政治发生碰撞,技术发展的最终答案或许早已写在中国创新者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