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生命卡兹克,作者数字生命卡兹克,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此次WAIC之行,论坛交流、探展直播、活动体验等环节让我硬是忙了个通宵,几乎累得散架。但最令我印象深刻且收获颇丰的,还是可灵的全新升级。他们不仅首发了革命性的灵动画布功能,还大幅优化了原有的多图参考系统。这两项创新都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AI创作者而言。我亲临现场见证了灵动画布的发布,当演示结束,现场掌声雷动。这种全新的交互形态确实让人惊艳,其设计理念与AI创作需求高度契合。当时论坛结束后,我迫不及待询问上线时间,工作人员表示闭馆后将立即处理,若着急可以先去楼上的可灵展区体验。于是我便前往,却发现展区人潮涌动,根本无法进入。无奈之下,我只好返回酒店等待。晚上,他们通过私信通知我功能已开启。登录后,灵动画布赫然出现在工具栏最左侧。点开后,界面布局一目了然,核心功能以模态划分:图片生成、视频生成、音效生成。无需深入探究,随便点击一个,比如图片生成,便进入画布操作界面。左侧是Prompt输入框,右侧是参数选项(模型、比例、数量等),中间通过线条连接各个节点。只需点击”立即生成”,便会生成新的连接线,指向新的结果卡片——即生成的图片。短短几十秒后,四张图片便呈现眼前。灵动画布最出色的特性在于其画板式设计。在传统可灵界面中,若想将生成的图片转为AI视频,需先点击”生成视频”,再跳转至视频生成界面,面对繁杂的参数调整。对于需要数百张素材的复杂视频项目,这种频繁切换会让人抓狂,如同跳跳虎般混乱,极易迷失方向。更糟糕的是,所有生成结果堆砌在右侧栏,图片与视频混杂,查找素材如同大海捞针。而灵动画布完美解决了这一痛点。同样,将鼠标悬停在视频生成节点上单击,便会生成两个关联节点。这张图片和文本素材节点,结合参数节点,点击生成即可直接获得视频。在此过程中,可随时切换模型、生成类型及时长等参数。新升级的多图参考也融入其中。只需素材节点+参数节点组合,即可完成视频生成。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生成结果本身也可作为素材节点,后续可通过文本输入+视频参考的形式添加音效。核心逻辑与可灵原有操作一致,但灵动画布将每个工作节点独立呈现,让创作者能实时掌握每一步进度。此外,还可以微调Prompt并并行运行多个任务,这种并发操作在传统UI中难以实现,对强迫症简直是福音。两分钟后视频生成完毕,即可添加音效,最终实现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带音效视频的完整流程。画布无限扩展,可容纳整个短片分镜。若画布过大难以定位,右下角的缩放功能随时可用。界面混乱时,点击”整理画布”即可一键恢复整洁。对于创作者而言,这种交互方式直观便捷、高效可控。灵动画布与ComfyUI等产品形态类似,节点画布式交互正成为主流趋势,如ComfyUI、扣子、百度自由画布、Flowith等。这种形态有效解决了AI工具生态化的核心难题——产品孤岛化。近年来AI工具虽发展迅猛,但用户体验却日益碎片化。2024年,我们可能需要Midjourney生图、可灵生视频、Hailuo TTS,再手动将音频导入可灵驱动口型,标签页开十几个网页,来回切换令人崩溃。我曾忍受这种痛苦,甚至购置49寸超长显示器,将所有工具排成节点式显示器画布,并排运行。虽然效率有所提升,但依然繁琐。节点式画布彻底打通了工具孤岛,将多元功能整合为平台级生态。作为UI设计师,我早年在Sketch、Figma、Adobe AI等画布工具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深知创作本就是非线性、网状的拓扑过程。灵感并非按部就班产生,而是随机、并发、发散的。这种产品形态恰好契合创作本质。可灵在图片、视频领域的生态优势,使其推出此类创作工具水到渠成。灵动画布还有诸多细节亮点。底部对话框可优化提示词,只需输入内容并点击小笔,系统便自动生成优化版本,并直接创建任务节点。生成结果栏也提供添加到对话框的选项,方便后续参考。相比传统操作,这大大简化了流程。首尾帧功能允许直接拖拽两张图片生成视频,或利用多图参考生视频。此外,灵动画布支持多人协作,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邀请协作者(最多五人),适合短片制作团队。可灵AI正朝着生态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内测版本虽功能尚不完善,但已展现出强大潜力。除灵动画布外,多图参考也迎来重大升级。今年一月推出的多图生视频功能,如今支持四张图参考,并可选择性参考人物、面部、服饰等局部区域,确保角色一致性。我们用它创作了肌肉男举卡皮巴拉深蹲、大卫与女孩花园漫步、双猫玩毛球等有趣场景,画风完美统一。用多图参考保证一致性,才是AI故事创作的起点。多图生图功能同样精彩。在图片生成栏选择”参考生图——多图参考”,即可看到主体、场景、风格三个维度。界面设计类似Google Whisk,但可灵自由度更高。Whisk每个维度仅限一张图,而可灵主体维度可容纳四张。我用它创作了”拼好购”升级版,以及喜闻乐见的邪门CP修罗场。这些案例让我萌生创意,便用灵动画布和多图参考制作了一部短片《模特女孩的一天》。多图参考模式下,角色一致性达到惊人程度。凌晨两点,我凝视着屏幕上布满奇思妙想的节点画布,突然感到莫名的满足。或许,我们离真正的无限创作时代,又近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