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期发布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开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突破3.8亿辆,成为城乡居民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电动自行车整车、充电器、锂电池等核心部件相继出台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充电桩的统一技术规范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征求意见稿对充电桩安全性能提出了全面要求,明确规定了设备必须具备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多重安全防护功能,确保在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自动切断电源,防止事故发生。特别针对直流充电桩,标准对接口规格和极性识别方式作出了详细规定,旨在解决当前市场上充电桩接口不统一、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在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充电桩产品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产品名称、型号、生产信息、电气参数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提升用户使用安全意识。同时,设备序列号将采用13位编码规则,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确保每一台设备来源可查、责任可溯,为后续质量监管和故障排查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将有效补齐当前充电设施安全管理的短板,通过统一技术要求,规范行业生产秩序,促进充电桩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标准的正式实施,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便捷的充电服务,助力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