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在显示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小的可寻址OLED发光像素,其尺寸仅为300×300纳米,这一成果已刷新当前行业纪录。该研究由延斯・普夫劳姆与贝特・赫希特教授领衔,研究成果已正式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上。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金属光学天线结构设计,并在像素中央设置了一个200纳米的绝缘开口,这一巧妙的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微缩过程中电流集中导致的短路难题,确保了像素在极小尺寸下仍能实现稳定发光。经过测试,新研发的OLED像素亮度高达3000 cd/m²,外量子效率达到1%,响应速度更是超越了视频播放所需的极限要求。
这一技术突破为可穿戴设备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新像素的高性能特性使其能够完美应用于智能眼镜、AR/VR设备以及隐形投影等前沿科技产品中。未来,这一技术有望推动高清显示屏集成到镜腿甚至隐形眼镜中,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该研究成果不仅代表了德国在微电子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全球显示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