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隆重召开,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成为全场焦点。多位行业领军专家在会上指出,量子计算在特定场景下能够显著提升AI模型的运算效率与处理能力,但当前阶段仍处于技术探索的早期阶段,需要社会各界保持战略定力与耐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主持的专题讨论会上,朱晓波、邓东灵等顶尖学者就量子AI的协同发展路径展开了深入交流。
在技术展示环节,玻色量子、图灵量子等国内领先企业展示了量子计算在金融风控、生命科学建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案例。其中,玻色量子通过量子算法优化了复杂金融模型的运算速度,而图灵量子则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实现了传统计算难以企及的精度突破。这些实践成果充分证明,量子计算正在逐步打破理论壁垒,向实际应用场景渗透。
作为行业新标杆,中国移动在大会上正式发布”五岳量智”量子AI融合平台,该平台整合了量子计算资源与经典AI能力,为金融、医疗、能源等关键领域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同时,中国移动还宣布将加速推进量子AI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一举措将有效降低量子AI技术的应用门槛,加速技术落地。
展望未来,与会专家预测通用量子计算机有望在2035年至2040年间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成熟,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或将实现量子处理单元(QPU)与传统CPU的协同工作,形成混合计算新范式。这一变革将彻底改变人工智能的发展轨迹,为解决气候变化、疾病防控等全球性挑战提供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