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idea2003.com) 7月21日讯:近期一项重要交易预示着人工智能领域将迎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格局,而不仅仅是零和博弈式的竞争。Meta本周宣布在其LLaMA 2大型语言模型上实施开放许可策略,并将其引入微软Azure云平台。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AI技术互联互通的价值,更预示着未来可能涌现更多类似的跨界合作。
目前主流的大型语言模型大多处于封闭状态,仅通过严格授权的方式提供受限服务。OpenAI持续推进GPT系列研发,3月刚发布GPT-4并开放付费API接口;苹果也在秘密开发自研LLM”Ajax”但尚未公开;谷歌的Bard模型则完全保持封闭。与这些相对孤立的研究不同,Meta最初推出的LLaMA模型虽曾限制访问,但始终承诺开源并致力于”实现普惠性AI”。
Meta此次将LLaMA2部署在Azure平台具有深远商业意义。通过开放许可,Meta不仅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更在Azure生态中构建了多样化的LLM比较环境。对于LLM开发者而言,多平台部署意味着更广泛的用户触达。值得注意的是,Meta与微软的此次合作并非首例——此前Meta已将微软Teams集成到Workplace by Meta平台,并采用Office 365套件。
开放合作模式确实存在潜在风险。OpenAI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曾表示,公司成立初期过于开放,现在对数据共享持谨慎态度,担心引发安全竞争及版权纠纷。开放数据集可能使版权侵权诉讼更易取证,因为数据来源一目了然。然而,AI互操作性倡导者认为,开放生态才是技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微软自身也积极推动AI互联互通。作为开放神经网络交换(ONNX)组织成员,微软致力于建立行业标准,让开发者能自由组合AI工具。理论上,多模型协作能显著提升搜索服务效果——跨数据集训练可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避免单一模型偏差;同时不同团队开发同一模型可分摊成本。但现实是,目前LLaMA在Azure的部署仍无法与OpenAI的GPT模型直接交互,缺乏技术桥梁。
从法律角度看,LLaMA的开放程度存在争议。其社区许可协议要求每月活跃用户超7亿的开发者必须申请许可,且未使用开源计划认证(Open Source Initiative)批准的许可证,商业使用需付费。尽管如此,这一举措仍被视为开源与互操作性的重要进步,毕竟它首次让开发者能便捷访问不同模型。
在AI领域,良性竞争无可厚非,但技术发展更需要合作。当最顶尖的科技企业开始携手,或许预示着人工智能正进入一个开放协作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