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新一代的AI人才,北京市教育部门在新学期重磅推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目前已有超过1400所中小学积极响应并参与其中。这一课程体系覆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学段,旨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AI领域,从基础认知到熟练应用,再到创新创造,实现全方位的成长。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提供
根据课程规划,每位学生每年将至少接受8课时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元,不仅包括人工智能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教育。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运用AI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深刻理解AI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树立起对科技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独具匠心,设计上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AI的奥秘。课程将以项目实践为主要形式,通过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小学生可能会通过图形化编程和AI制作绘本等趣味课程,开启AI学习之旅;而高年级学生则有机会接触更为复杂的机器学习初体验,提前感受AI技术的魅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独立设置人工智能课程,也可以将其与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机融合。这种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既能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连贯性,又能有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让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学习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划重点:🌟 北京已有14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 课程内容涵盖AI意识、应用能力与伦理责任,培养学生全面素质。 🔧 课程可独立设置或与其他科目融合,注重一体化设计,避免重复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