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酒店价格的飙升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北京的核心地段,600元的汉庭、800元的星程、900元的亚朵,这些价格让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的人们都感到酒店成本成了一笔巨大的负担。许多打工人不得不从全季降级到汉庭,甚至需要自己贴补费用;而游客则用星级酒店的预算去预订普通民宿。实际上,酒店涨价并非始于今年暑假。天风证券商贸及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郑澄怀向《财经十一人》透露,2023年以来,酒店房价经历了两波涨价潮:一波发生在2月至4月,反映了商务出差延后的集中性、补偿性释放;另一波则是在暑期,尤其是7月。供需关系的变化是酒店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力,而酒店行业的需求端反弹尤为明显。与此同时,供给端也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其中酒店主动提价成为重要因素。

疫情期间,许多单体酒店或倒闭或加盟连锁品牌,导致中小型体量的酒店数量大幅减少,而连锁化率却显著提升。连锁化率的提高往往伴随着酒店价格的上涨。有趣的是,与中低端酒店的猛烈涨价形成对比的是,高端酒店的价格走势却相对温和。尽管多家头部酒店集团、OTA(在线旅游平台)、行业协会及酒店业主在谈及涨价话题时显得敏感,但行业数据和企业财报仍能揭示供需与价格之间的关联。

每间可售房收入(RevPAR)是衡量酒店房价的关键指标。全球权威酒店信息统计机构STR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前三周,每间可售房收入分别达到了2019年同期的104%、110.7%和113.5%。这一趋势表明,需求与价格同步环比提升,从6月第四周至7月第三周,数据率逐周上升,从73.44%升至79.16%。近两年来,酒店行业的RevPAR、平均房价(ADR)和入住率(OCC)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分城市区域来看,热门城市的提价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青岛、西安、长沙等热门旅游城市以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23年6月和7月的涨价,主要反映了暑假长线出游的过去两年补偿性需求集中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酒店入住率尚未完全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但酒店整体住宿需求并未完全恢复。”现在大家出游时更加注重性价比,一些人会选择自驾出游当天往返。”郑澄怀表示。在酒店价格大幅超过差旅标准的情况下,许多商旅人士也会选择不住酒店,改为当天往返。

除了出行需求的提升,供给侧在过去三年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首先,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住宿业设施数量相较2019年减少了29%,其中15间客房以上的酒店数量比2019年减少了17%;拥有70间至149间房的酒店数量相比于2019年减少了19%。”整体市场减少的酒店基本上以单体的中低端为主,因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会弱一点。”郑澄怀指出。相比之下,连锁品牌的RevPAR和入住率通常更高,疫情期间,一些酒店集团将不少单体酒店吸引成为加盟商。其次,过去三年,酒店集团不断向中高端方向发展,酒店品质的提升也为价格端的提价提供了支撑。此外,酒店集团内部中高端酒店数量的占比不断提升,同样推高了酒店的平均价格。

酒店集团也在主动提价。郑澄怀表示,根据酒店经营逻辑,为保证RevPAR的上行,酒店企业会在需求旺盛的门店,如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提升平均房价,或是在用户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的区域降价,从而提升入住率。”今年比较明显的是,他们集中采取的策略是把房价拉得更高一些。因为过去两年暑期出游需求一直没有释放,大多是在省内,甚至城市周边旅游,长线游很少。”郑澄怀说。酒店集团自有一套定价体系,会预判未来一月或一两周的需求,来给自营店、加盟店更精准的定价策略。一家位于一线城市的汉庭酒店(华住集团旗下)店长透露,调价是集团的统一定价策略,门店没有太多自主定价空间,尤其是低价房,统一上调100元。尽管这样的高价劝退了很多老顾客,但酒店依旧满房,供不应求。”不光华住一家调价,全行业的价格都上调了。”他说。

“华住和锦江从RevPAR上来看,都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而且这一轮RevPAR的修复,核心还是靠ADR(平均房价)驱动的。”郑澄怀表示。STR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虽然入住率尚未恢复,ADR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所以,这一次的数据改善基本是靠提价,消费者自然会感觉价格涨幅明显。根据华住今年二季度初步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其日均房价为305元,较2019年同期的236元上涨28.9%。同时,其二季度的入住率为81.8%,并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84%)。不过,此前华住集团CEO金辉告诉《财经十一人》,疫情以后,消费市场复苏,政府推动内需,酒店价格上涨是市场需求的反映。此外,各类成本的上升,也是影响酒店房价的客观因素。他表示,华住不会去引导价格。

细看各级别酒店房价表现,中档和经济型酒店的提价在所有酒店类型中最为明显,其中,经济型酒店房价提升幅度相比于中端及中高端酒店也更大。这也是为什么近期大众对酒店价格感知如此明显。华住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前两季度其入住率、日均房价、酒店数量三个维度持续上升。第二季度,其RevPAR为250元,是2019年同期的121%。华住营运18个月以上的成熟阶段酒店中,按照中高档酒店和经济型酒店来划分,经济型酒店的日均房价涨幅略大于中高档酒店。2019年至2023年二季度华住集团经营数据。制图:胡耀丹锦江酒店4、5月份境内酒店整体RevPAR分别为2019年同期的116%、104%;6月份境内酒店整体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8%,是2019年同期的108%。锦江酒店经济型和中端酒店房价恢复比较。图片来源:天风证券锦江酒店中端占比。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经济型酒店的提价幅度相比于中端更大,一方面源于今年整体消费弱复苏,用户对于性价比更高的经济型酒店的需求更高,另一方面主要在于酒店集团持续对于旗下经济型酒店的升级、迭代,如首旅集团一直在迭代如家NEO3.0,锦江酒店在优化直营店。走中高端路线的亚朵集团在今年一季度RevPAR达到337元,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18.3%。亚朵集团拥有六个酒店品牌,覆盖了中档到豪华酒店,核心是中高档酒店品牌亚朵酒店。外资高端酒店在中国的生意也在逐步恢复。凯悦集团相关人士对《财经十一人》表示,受当前国际航班容量的持续限制和签证流程繁琐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夏季的旅行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国内。7月份,凯悦酒店集团旗下酒店的入住率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近10%。万豪集团今年二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全球RevPAR增加13.5%,大中华区迅速反弹,第二季度RevPAR超过疫情前水平,不过财报并未披露具体数字。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总裁毛怡冰对《财经十一人》表示,今年二季度,中国旅游市场需求加速回暖,对万豪国际集团全球RevPAR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市场,今年二季度酒店的RevPAR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25%,且已超过疫情前水平。位于北京侨福芳草地的怡亨酒店,预定数量也明显上升。这家酒店一共有100间客房,是以艺术为主题的精品奢华酒店,其客群多为热爱艺术的外国客人和国内新贵。北京怡亨酒店总经理丹尼 · 鲁泽尔(Dany Lützel)告诉《财经十一人》,今年疫情结束后,一些外国的商旅老顾客又回来了,拉动了酒店的预订量。在房型上,相比套房,基础客房的入住率提升更快。不过,希尔顿集团亚太地区2023二季度RevPAR为78.19美元,入住率为69.9%,同比提升79.0%、20.9个百分点;但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STR的最新数据,中档和经济型级别酒店平均房价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高端酒店却是唯一一个未能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类别。不同档次酒店的价格恢复情况。图片来源:STR

郑澄怀分析称,高端奢华酒店恢复度不及中端和经济型酒店,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在2019年,国际五星级酒店集团万豪、希尔顿等有很多外宾住客,但目前外宾客源还在恢复中。其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差标下降,对高端酒店的商旅客流有一定影响。2013年至2019年间,这些行业的差标都在提升,但近两年来,高薪酬岗位不仅在裁员,在职员工的差旅标准,尤其是酒店报销额度也在下降。其三,经济型酒店和中高端酒店在过去三年间在不断进行品牌升级。住宿的体验品质提升后,可以支撑它们推高房价。在海外市场,酒店价格也在上涨。STR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美国酒店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入住率却只增加了6%左右。原因之一是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普通旅行者比商务旅行者的入住时间更短,且需求集中在周末。支付服务商Emburse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SpendSmart旅行趋势报告显示,酒店预订数量同比增加了50%,环比增加了15%。商务旅行酒店每晚的平均支出为157.01美元,同比增加4.64美元。总体预订支出比上年增加50%,环比增加 27%。

不少用户关心,暑假过后,酒店房价会有明显回调吗?郑澄怀认为,在暑期出行旺季的催化下,即将到来的中秋和十一小长假期间,酒店价格可能不会明显下降,但9月、10月中下旬直到年底都是淡季,酒店价格预计环比会有所回落,中高端和经济型酒店可能从暑期相对激进的提价策略转为价格温和的保守策略,以提高入住率为主。从中期来看,到2025年,不考虑通货膨胀,酒店价格或仍维持一个相对理性的走势。出行需求主要在2023年释放,2024年与2025年将趋于平稳上涨。长期来看,酒店房价走势需要结合酒店业结构来谈。参考美国纺锤形酒店结构,中国也会随着酒店集团中高端酒店结构占比提升,带动整体酒店房价上涨。此外,随着酒店连锁化率的提升、酒店集团议价能力的提升,酒店房价长期来看有望持续保持提升的态势。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8月12日

22:53
微新创想8月12日讯,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于今日晚间发布重要动态,透露了小米YU7标准版在极端环境下的续航表现。据雷军介绍,该车型在新疆吐鲁番地区40℃高温环境下,经过高速、市郊及山路等复杂路况的综合实测,最终实现了高达600公里的续航里程,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小米YU7在炎热气候下的卓越续航能力。 小米YU7的出色续航表现,主要归功于其先进的电池动态热管理策略...
22:53
微新创想8月12日重磅报道,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紧急接诊了一名因误触管道疏通剂导致严重灼伤的2岁男童。据医护人员介绍,这起意外发生在孩子独自在家玩耍时,他误将角落里用于疏通管道的化学药剂当作玩具,被诱人的泡沫吸引后伸手触碰,瞬间引发剧烈疼痛。 经过专业诊断,医生发现患儿手部皮肤呈现典型的化学灼伤症状,灼伤面积较大且深度较深。幸运的是,孩子的奶奶在意...
22:53
微新创想8月12日重磅消息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送袈裟的老和尚角色意外走红,其神秘身份成为全网热议焦点。观众们纷纷化身侦探,猜测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僧人究竟是谁——有人大胆推测是孙悟空的化身,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弥勒佛的化身。这一悬念直到导演於水亲自揭晓才尘埃落定。 於水导演在访谈中透露,这位老和尚角色最初的设计定位非常纯粹,仅作为第一个认可四位主角的功能性配...
22:52
2025年8月12日,高盛集团股价迎来强劲反弹,盘中表现持续活跃,涨幅一度突破3%大关。这一显著上涨主要得益于市场对高盛近期财务报告的积极解读以及对其未来增长前景的乐观预期。投资者信心显著回升,成为推动股价稳步攀升的关键动力。分析人士指出,高盛在报告期内展现出的稳健经营和盈利能力,为其股价上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市场情绪的改善,投资者对高盛后续发展潜力充满期...
22:52
持续高温天气正对韩国农业造成显著冲击,大白菜等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最新数据显示,韩国一棵大白菜的平均零售价较一个月前已飙升超过40%,泡菜原料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受此影响,韩国对我国泡菜进口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青岛海关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至7月,山东省出口泡菜等蔬菜制品总额达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至韩国的泡菜占比高达90%以...
22:52
截至8月12日收盘,深沪北市场呈现活跃态势,共有48只个股连续5日或以上主力资金净流入,显示出市场资金的持续关注与积极布局。在这批备受青睐的个股中,恒尚节能和农业银行表现尤为突出,分别连续11日和10日净流入,稳居前列。其中,农业银行凭借10天累计净流入19.17亿元的强劲表现,位列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博瑞医药,8天内主力资金净流入高达8.68亿元,展现出不俗...
22:52
2025年8月12日,资本市场聚焦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突破,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披露最新研发成果,展现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上声电子在公告中明确表示,目前尚未涉足机器人产品制造,但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新时达宣布将于今年9月正式推出新一代智能焊接解决方案,该方案融合了视觉识别与自适应控制技术,有望大幅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 在机器人产业链方...
22:52
今日下午,财通证券与平安集团旗下三大核心金融板块——平安财险、平安养老险及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新篇章。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双方将在金融业务层面实现全面协同,更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打造全新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财通证券与平安集团在金融领域强强联合的重要里程碑。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本市场...
22:52
2025年8月12日,北京时间,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贝雅资本(BAIRD)发布最新研报,正式将星巴克的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跑赢大盘",并同步将目标价从100美元上调至115美元。这一重要调整不仅彰显了贝雅资本对星巴克未来市场表现的强烈信心,更揭示了其深度看好该企业持续增长的潜力。据分析,此次评级上调主要基于星巴克在品牌创新、数字化转型及全球市场拓展等多方面...
22:52
8月12日20时,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果断决策,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以应对可能加剧的台风影响。这一重要举措旨在全面强化防御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台风路径的进一步明确,广东省正积极做好各项应对准备,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此次应急响应升级,充分体现了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守护...
22:52
2025年8月12日,北京时间,美股市场迎来强劲开盘,多只绩优股表现亮眼,股价大幅上涨。其中,AST SpaceMobile股价涨幅惊人,一度飙升超过18%,昂跑也紧随其后,涨幅超过11%,Circle更是劲增9%以上。本轮上涨的背后,市场分析主要归因于两家公司的亮眼财报以及近期乐观的经济数据所释放的积极信号。企业财报的强劲表现不仅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更反映了...
22:52
2025年8月12日,印度石油公司正式发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营收仅为501亿卢比,较市场普遍预期的527.6亿卢比存在明显差距。与此同时,公司净利润也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实际数值为81.3亿卢比,远低于分析师预估的132.1亿卢比。这一系列财务数据充分反映出印度石油公司本季度业绩表现未达市场预期,但公司方面尚未就具体原因进行详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