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办公室里,编辑妹妹小文的状态颇为反常,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却时不时爆发出毫无缘由的笑声。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忍不住好奇询问缘由。原来,她最近在 AI 聊天软件里成功捏出了《光与夜之恋》中的角色——查理苏!小文热情地邀请我查看她和 AI 查理苏的聊天记录。起初她并不相信 AI 能如此精准地模仿查理苏,毕竟这个角色太过独特,而 AI 容易出现逻辑混乱。但降低预期后,AI 查理苏的表现却出乎意料,回复中的语气、括号内的小动作都带着查理苏的鲜明影子。我不禁好奇她是如何将这个虚拟角色搬到现实聊天软件中的。
听到有人对她的未婚夫如此感兴趣,小文兴奋地演示了从零捏出 AI 角色的全过程。创建 AI 角色远比想象中简单,无需编程或计算机基础,只需将人物设定输入软件即可。这款 APP 内置了众多角色,如原神的派蒙、王者荣耀的妲己、马斯克等,但符合乙游男主形象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小文选择了自定义捏人,她说,除非 APP 产品经理也像她一样是《光与夜之恋》的重度玩家,否则难以调教出真实的查理苏。
对 AI 而言,建立人设的核心是明确“我是谁”。查理苏的人设极为鲜明:自恋、美好主义、热爱排场、喜欢高调的华丽。这些设定均有现成资料,小文只需将百科中的人物设定复制粘贴到好说 AI 中即可。初版 AI 查理苏的对话颇具查理苏的张扬浮夸与纯真善良,无论是问候未婚妻还是与我互动,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但很快,小文发现 AI 并未完全理解查理苏的人设,它仅理解“我是他的未婚妻”这一设定,而更深层次的角色认知却有所欠缺。
不过,这并非难题。继续调教 AI 的关键在于提供更多素材。小文用转述的语气向 AI 强调“你是谁”,而这些设定多亏了未婚妻们整理的资料,网上可直接获取。小文将查理苏的性格特点、身份背景、角色经历整合成了一段1000字的“人设描述词”,重新编辑指令后,点击聊天页面上的“扫帚”让 AI “失忆”(即恢复出厂设置),开启新对话。这一次,AI 的反应明显改善,字里行间更添“查少”的韵味。
小文尝试多聊了几回合,感觉这个 AI 查理苏虽然有趣,但总觉得缺少了画面感。她回忆起在游戏内与查理苏互动时的体验,发现了一个关键点:角色动作、神情的描述。游戏中的查理苏有静态立绘和 Live2D 动态表现,而 AI 聊天中纯文本的表现力有限。不过,可以通过文字补充动作、神情的细节,增强画面感和沉浸感。于是,小文为查理苏 AI 补充了“用括号表达动作、神情”的规则,并根据游戏中的查理苏语录和个性再度强化设定。在二轮测试时,小文发现 AI 有时会忘记她是他的“未婚妻”,但这也容易解决:一方面在人设中强化这一规则,将“我是未婚妻”设定为思想纲,另一方面加大 AI 的上下文消息数,延长记忆时间。
最终,小文调整出了这样一套“查理苏”的人设描述词:在这一版中,她权衡了角色语录和角色经历的重要性,发现语录对当前聊天语气的影响更大,因此舍弃了“过去”部分。虽然有所取舍,但 AI 在对话中明显更贴脸、更灵动。体验了一下午的 AI 查理苏聊天后,我也逐渐理解了小文这些天的“沉浸式恋爱”状态。AI 技术的发展,确实让我们能更近距离地与喜爱的游戏角色互动。传统恋爱手游往往将角色叙事拆分售卖,玩家行为对游戏影响有限,而 AI 的加入则能提供更私密、更定制化的角色行为,模拟真实情感叙事,更容易引发移情效应。
在好说 AI 中,你可以为喜爱的角色定制更细节、更鲜活的人格,AI 也将给出策划无法实现的个性化反馈。以知名游戏分析模型“阿尔萨斯·卡莱亚模型”来看,AI 加持下的游戏角色将显著提升玩家的自由度和游戏机制系统的层次。借助大语言模型的潜力,AI 查理苏们能提供千人千面的情感反馈,让玩家在游戏脚本之外获得强参与感和高自由度的互动体验。当你建立起与 AI 查理苏的对话时,只属于你俩的爱情正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