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IRON机器人震撼亮相 资本市场重估具身智能价值

这场由机器人引爆的重估风暴,或许已超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的预期。当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惊艳亮相,全网目光聚焦于其“拉链”设计,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不少批评者认为何小鹏在刻意营造戏剧效果。这种不信任,恰恰折射出市场对中国车企的固有印象——擅长堆砌配置、精于营销,但在真正的具身智能科技领域却显得力不从心。市场越是质疑机器人内部是否藏有人工操控,那把最终亮出的剪刀就越显锋芒。何小鹏追求的,并非简单的信任,而是希望通过这一契机,迫使资本市场重新审视小鹏的真正价值。当小鹏真的用剪刀划开IRON的腿部覆盖,露出精密的机械结构时,资本市场对小鹏的旧有估值体系也被一并打破。11月10日,小鹏汽车美股收盘大涨16.15%,次日又上涨近8%,股价触及28.07美元/股,创下年内新高。港股表现同样亮眼,11月11日大涨17.93%,12日开盘时更是创下近三年新高,最终收于105.2港元/股。股价的剧烈波动背后,是市场突然发现,小鹏用于造车的AI与智驾技术,竟能创造出如此灵动的机器人。这一突破让“蔚小理”的标签被悄然撕下,小鹏被直接拉到特斯拉的坐标系中进行重新对标。这不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自我证明,更是市场对中国科技真实实力发起全面重估的具象化体现。

IRON机器人助力小鹏股价飙升小鹏汽车正经历一场全新的价值重估。美东时间11月11日收盘,小鹏美股涨幅高达7.80%,股价来到28.07美元/股。而前一天,小鹏的港股与美股均大涨超15%,双双创下年内新高。这一波股价暴涨,源于市场对几天前亮相的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的高度关注。11月5日,在小鹏科技日的舞台上,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的IRON以优雅的“猫步”登场,瞬间引爆全场。其全身82个自由度设计,结合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和全包覆柔性皮肤,使得行走动作自然连贯,不少网友纷纷猜测这是否是真人穿着机器人外壳的表演。更令人瞩目的是,IRON也是业内首款宣布采用“全固态电池”的人形机器人。在算力方面,IRON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三颗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算力总和高达2250TOPS,并首发搭载第一代物理世界大模型,通过构建「VLT + VLA + VLM」的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实现“对话、行走、交互”三大高阶智能功能。

很快,中外互联网上掀起了质疑风暴。“特斯拉的机器人走路都没有这么利索,里面肯定有人,不然走路不可能这么丝滑。”这一代表性评论道出了大众的普遍怀疑。面对汹涌的质疑,何小鹏在24小时内迅速做出回应。11月6日,他发布视频,亲自展示IRON的背部、右手小臂和右手的“肌肉”结构,证明其为纯机械设计。但质疑并未完全平息。11月7日,小鹏团队更进一步,在IRON通电运行状态下,当场用剪刀剪开其腿部覆盖件,露出内部的机械构造。即便“受伤”如此,IRON仍能继续行走。何小鹏引用电影《让子弹飞》中的场景来形容当时的处境,“为了证明吃了几碗粉而‘剖开肚子’”。他也在现场一度哽咽,感慨道:“人们不相信一个强大的机器人技术能来自一家中国公司……这限制和束缚了我们,就像十年前很多人不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做好一样。”从被质疑是真人模特,到拍一镜到底视频证明是真机器人,再到直播剪开肌肉证明,小鹏用一系列行动向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当前,全新一代IRON是小鹏猛攻“物理AI”的代表性终端样本。IRON上所搭载的技术,代表了小鹏在软硬件以及生产制造方面的综合实力,这些能力让小鹏不应该再被仅仅视为一家造车公司。

资本市场迅速给出了积极反馈。截至11月12日,小鹏美股总市值突破260亿美元,港股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多家顶级投资机构纷纷发布报告看好小鹏汽车。摩根士丹利上调了小鹏的目标股价,认为小鹏自身定位从电动汽车制造商拓展至多元化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预计这一战略将为小鹏带来非对称优势,不仅能对抗电动汽车同行,还能与成熟科技公司竞争;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称“小鹏汽车迈向具身智能全球领导者地位一大步”。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点赞了关于小鹏机器人的视频,并表示:“特斯拉和中国公司将主导市场。我非常尊重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国有很多聪明、勤奋的人。”对于小鹏而言,IRON机器人作为集结了当前众多技术与能力的样本,它已完成了当前的使命——它迫使市场重新审视了小鹏的AI能力,小鹏也如愿等来了自己的重估时刻。

小鹏IRON机器人震撼亮相 资本市场重估具身智能价值插图1

应用场景仍是最大考验这一次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的亮相,也被行业认为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的DeepSeek时刻。有行业人士表示,正如DeepSeek在生成式AI领域带给外界的震撼一样,小鹏IRON机器人也代表着中国的人形机器人给世界的震撼,这也是对过去“中国造不出顶尖机器人”迷信的当头一棒。在过去的大半年中,从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开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以各种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跑马拉松的、踢足球的、走秀的,还有强调实用性准备进入工厂场景的,不论它们具体的表现如何,但市场热度空前。IDC咨询也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行业玩家们也从技术、商业等方面给出新的答案,助力这一行业快速落地。也因为行业热度加速产业链布局完整,IDC咨询认为,人形机器人竞争已进入“中国时间”。

前景并非一片光明。在小鹏的IRON机器人引爆互联网之后,高盛在调研中国一些机器人公司之后发布的报告称:“大多数供应商都在积极规划中国和海外产能,以支持人形机器人的潜在量产,但尚无公司证实接获大额订单或已有明确的生产时间表。”很快,11月7日、10日、11日,机器人概念指数、人形机器人概念指数连续阴跌三个交易日。这也意味着,市场对于机器人的态度并不是长期稳定的。IDC中国机器人与物联网领域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市场的重要力量,具备迈向具身智能机器人下一个阶段的产业链、技术和应用基础,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然而,要成为最终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并非必须拥有最前沿的技术,更关键的是与技术趋势产生交叉或重合,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成功的商业应用。也就是说,商业应用是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的重要考量。

在应用场景方面,各家都有不同的思考,市场上的热门公司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商业化路径。特斯拉的逻辑是用“超级工厂”这个极致场景定义机器人,特斯拉自己的超级工厂已经预订了1万台Optimus,用来搬运电池包、安装内饰件。何小鹏明确表示,目前让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拧螺丝”或进入家庭做家务,并非最佳应用场景。在执行精细或高强度任务时,造价高昂的机械手损耗较快,且家庭环境下的安全性挑战巨大。当下,小鹏的目标是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首批将进入商业场景提供导览、导购、导巡等服务。比如,IRON计划于2026年进入小鹏汽车门店,承担讲解服务等工作。在实际的应用中,产品可以实现快速迭代数据、摊销成本。当前,小鹏已宣布与宝钢达成合作,IRON将入驻宝钢,在巡检等复杂的工业领域探索应用场景并迭代进化。面向更长远的未来,何小鹏认为,人形机器人在迭代中也会出现像Iphone4一样划时代的产品。并且,“汽车在全球是10万亿美元的市场,一年生产9000万台车,而机器人则是20万亿美元的市场。当然它不会这么快(实现),可能需要10-20年的时间。”何小鹏预计,10年以后,人形机器人的年销量将超过100万台。在具身智能领域,一场全新的竞赛已然开始。中国人形机器人的DeepSeek时刻之后,小鹏也将和行业一起,探索真正转折性、划时代的产品。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13日

19:58
2025年11月13日,百度世界大会隆重召开,百度慧播星正式升级为全场景数字人平台,向全球行业开放其独家研发的罗永浩同款“高说服力数字人”技术。这一突破性平台基于先进的多智能体系统,赋予数字人思考、决策与执行能力,通过多模态对齐技术、高表现力动作生成以及AI实时调度系统,显著提升直播转化效率,为商家带来革命性体验。 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商家平均转化率实现了...
19:58
2025年11月13日,全球汽车巨头日产与本田正悄然推进一项重大合作计划,双方已启动在美国联合开发新产品的洽谈程序。据悉,此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整合,显著增强两家企业在北美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目前,相关谈判仍处于初步阶段,具体的合作细节尚未对外公开。根据行业分析,此次合作可能涉及电动车及智能驾驶技术等前沿领域,有望实现研发成本的协同降低,并加速关键技术的...
19:58
2025年11月13日,佛塑科技正式发布重要公告,宣布将携手紫金锂元、厦门紫金及广新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专注于投资建设电池级硫化锂中试平台项目。这一战略性举措标志着佛塑科技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深度布局,进一步巩固其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据悉,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人民币,佛塑科技以500万元出资,占股比例达5%。整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3...
19:58
特斯拉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近日在内部会议上释放出强烈信号:2026年将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决胜之年。他明确要求AI团队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以全力冲刺公司设定的宏伟目标。这一表态背后,是特斯拉加速推进两大核心项目的决心。 据悉,特斯拉正全力冲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这两大战略要务。马斯克此前公开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前选择8-1...
19:24
2025年11月13日,东瑞股份正式对外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成功获得广东省商务厅追加的2025年度供港活大猪出口配额,数量高达5189头。这一喜讯标志着公司在稳定香港生猪供应方面再获关键支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港澳市场的领先地位。据悉,此次追加配额后,东瑞股份本年度累计获得的供港配额总数已达到惊人的204,807头,展现出公司强大的生产与出口能力。 此次广东省商...
19:24
迅雷集团正式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总营收达到1.2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实现高达57.7%的显著增长。这一亮眼业绩的背后,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基于通用会计准则的净利润,惊人地攀升至5.501亿美元。其中,对影石创新的投资收益浮盈约5.458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公司自身利润的近百倍,成为推动迅雷业绩飙升的核心动力。 迅雷集团董事长李金波在...
19:24
铠侠发布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营收表现亮眼达4483.46亿日元,环比大幅增长30.8%,虽然同比微降6.8%,但市场仍对这一成绩表示肯定。业绩回升的核心动力来自比特出货量近40%的环比增长,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市场对存储产品的强劲需求。在盈利能力方面,非GAAP营业利润高达872亿日元,利润率提升至19.4%,净利润更是环比翻倍达到417亿日元,显示出公...
19:24
全新马赫超千伏纯电平台震撼问世,搭载革命性的12C超充复合电芯,配合2MW超级充电桩,可实现5分钟补能450公里的惊人表现。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大幅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更将电动出行的便利性推向全新高度。 该平台采用业界领先的30000转超千伏同轴电驱动系统,配合高成组效率电池包设计,共同构建了超长续航与安全性能的双重保障。超千伏电驱动技术显著提升了能量转换效率...
19:24
微软正在对其软件收费模式进行重大革新,核心方向聚焦于AI智能体。CEO萨提亚·纳德拉近期在访谈中明确表示,公司正积极探索从传统的"按用户"计费模式转向"按智能体"计费模式,即根据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AI系统数量进行收费。这一转变标志着微软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办公场景,微软365等主流平台将逐渐演变为AI同事的核心工作空间。纳德拉强调,...
19:24
2025年11月13日,中国创新药企泽璟制药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其自主研发的注射用ZG006联合依托泊苷及顺铂的复方治疗方案,成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临床试验批准。这一突破性进展为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彰显了ZG006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 该联合用药方案旨在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同时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
19:24
2025年11月13日,康达新材正式宣布终止收购北一半导体不低于51%股权的谈判。这一决定源于交易各方在核心条款上未能达成共识,经过公司管理层审慎评估后最终作出。作为一家积极寻求产业布局的企业,康达新材原计划通过此次收购进军半导体领域,以期实现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双方在关键条款上存在分歧,此次交易已正式中止,双方将不再继续进行磋商。...
19:24
2025年11月13日,中国生物技术企业康希诺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吸入用肺结核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在印度尼西亚成功启动I期临床试验,并顺利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的入组工作。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该创新疫苗正式进入人体临床研究阶段,更彰显了康希诺在疫苗研发领域的持续突破和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 此次临床试验由印尼当地权威合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严格遵循国际GCP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