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2025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以”科创引领·慧建智城”为主题的上海住建行业科技大会在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此次盛会不仅标志着上海住建领域正式迈入AI原生时代,更在多个维度上展现了科技创新对城市建设的革命性推动作用。市住建委现场隆重揭晓了年度”十佳”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同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顶尖高校发布了2025年度重点科研目录,为行业未来发展擘画了清晰蓝图。
在备受瞩目的”十佳”AI成果榜单中,四项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首当其冲的是”云工大模型”这一国内首创的建筑行业MaaS平台。该平台开放了30余个专业领域的大模型API接口,实现了CAD图智能生成与规范自动审查等核心功能。目前已在上海机场联络线等12个重大项目中成功落地,平均设计效率提升幅度高达42%,充分证明了AI技术在提升行业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天蝉施工机器人系统是基于”天工开物”AI智巡平台打造的群体机器人协同作业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智能机器人群体协同完成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质量巡检等任务,使人工需求量减少35%,安全事故率更是下降了惊人的60%。这一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建筑施工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与安全双重提升。
生成式CAD图纸解析平台是另一项突破性创新。该平台能够一键将PDF或图片格式的图纸转化为可编辑的BIM模型,元素识别准确率高达94%。目前已在北横通道东段数字化移交项目中成功应用,为传统图纸数字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盾构自主驾驶大模型则代表了地下工程智能化施工的最高水平。通过实时地质预测与精准推力控制系统,该模型使盾构机日均推进速度提升了18%,同时将地表沉降控制在5毫米以内,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可靠保障。
此次大会还同步签订了6项产学研合作协议,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搭建了坚实桥梁。市住建委特别设立了10亿元”城市AI创新专项基金”,对纳入《新技术推广应用目录》的项目提供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补贴,并优先推荐进入重大工程设备采购名录,为AI技术在住建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市住建委负责人表示,2026年将把AI应用成效正式纳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考核体系,推动”模型即服务”模式在建筑、市政、交通等领域的全面覆盖。这一系列举措将加速上海住建行业智能化转型进程,为建设智慧城市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国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