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职场,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工作模式,而员工们正经历着这场技术变革带来的复杂情绪。最近,近岸招聘公司 Howdy.com 发布的一项深度调查显示,约有16% 的美国员工在工作中选择假装使用 AI 工具,仅仅是为了在绩效评估或日常汇报中给上司留下良好印象。这一现象生动地揭示了当前职场中弥漫的 AI 焦虑情绪,反映出许多员工对这项新兴技术的真实感受与实际应用能力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调查数据显示,高达四分之三的雇主已明确要求员工以某种形式融入 AI 工作流程,其中约半数企业要求在正式业务场景中应用 AI,另有四分之一则鼓励在非正式协作中尝试。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对 AI 技术的不安感和技能储备不足,许多员工被迫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强行使用这些工具。超过五分之一的受访员工坦言,面对 AI 时内心充满焦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盲目跟风,如同”喝 Kool-Aid”般全盘接受新技术,而忽略了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能力边界。
尽管许多公司宣称 AI 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但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员却指出,学习使用 AI 所耗费的时间与传统工作方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员工在使用 AI 生成的内容时缺乏严谨的审核流程,导致错误率不降反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假装使用 AI 的员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在实际上应用 AI 但刻意隐瞒上司。根据 Slack 去年10月的全球调查,约48% 的职场人士表示,他们不敢向管理层坦白使用 AI 的行为,担心因此被贴上”能力不足”或”不够勤奋”的标签。
AI 带来的焦虑感已从工作表现延伸至职业发展层面。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近半数美国工人担忧 AI 技术将导致未来就业机会的流失,而对于缺乏 AI 培训的员工来说,这种担忧尤为强烈。Howdy.com CEO 杰奎琳・萨米拉指出,面对技术变革,员工不能仅仅依赖公司提供的培训支持,而应主动学习并积极实践,勇敢适应新的工作范式。她强调,在 AI 时代,沟通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许多管理者对 AI 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完全了解,这种信息不对称加剧了员工的不确定性。
在职场中,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员工需要与上司坦诚交流 AI 使用情况,明确彼此的期望和合理应用边界。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持续的学习,员工才能逐步克服对 AI 的不安情绪,真正将这项技术转化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随着 AI 逐步成为职场标配,如何平衡技术适应与个人发展,将成为每个职场人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