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一场长达四小时的深度对话在360创始人周鸿祎与知名企业家罗永浩之间展开,聚焦人工智能(AI)技术及其对未来工作模式的颠覆性影响。这场思想碰撞不仅触及了AI模型的效能边界,更延伸至企业家精神、行业应用等多个维度,引发了一场关于技术变革与商业未来的热烈探讨。
周鸿祎在对话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当前备受追捧的大模型并非万能钥匙。他指出,尽管大众普遍认为模型规模与能力成正比,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并不等同于”强”,许多精悍的小型模型在特定领域展现出惊人的专业表现。以航天科技为例,即便是目前最顶尖的AI模型,也难以解答航空发动机或航母制造这类需要深厚专业知识的复杂问题。因为这类知识往往涉及多年的行业积累,远超互联网数据的覆盖范围。
周鸿祎进一步阐述了AI发展的正确方向——本地化与专业化。他认为,只有将AI技术深度融入各行业实际业务场景,才能真正释放其价值。这种垂直整合的AI解决方案,才能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在谈及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未来时,两位嘉宾达成共识:在全能型AI尚未成熟之前,人类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依然不可或缺。他们需要扮演AI与业务之间的桥梁角色,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
关于360的战略布局,周鸿祎透露了公司的创新愿景:将AI应用从单一工具升级为智能体生态系统。他描绘了这样的未来图景:360员工将成为”超级个体”,熟练运用各类智能体提升工作效率;公司内部各支持部门则转型为”超级组织”,借助智能体简化复杂流程。这一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兼具创新力与高效能的产品体系。
在技术落地的层面,周鸿祎特别强调了电脑端浏览器的重要性。他指出,虽然移动设备上应用功能已高度分散,但在PC端,浏览器依然是用户的主要工作入口。这一观察为AI与智能体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未来的技术迭代应围绕提升电脑端生产力展开,让用户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专业任务。这一见解不仅关乎技术设计,更触及了数字工作方式的根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