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浪潮在这片土地上燃烧了半年,随着华为、京东、携程等巨头纷纷发布新品,国产大模型迎来了自己的首次大考。然而与其他业务不同,新能源车、手机等领域的半年考都有明确的数据支撑,而大模型至今仍笼罩在”黑盒子”的迷雾中,商业模式模糊不清,数据论据也难以形成。这种状况颇为讽刺,即便从产品功能角度,大模型也缺乏通用的评测标准。国内用户常用的”松鼠鳜鱼法”等评测方式,更多是面向AGI这一终极目标的探索,而非成熟的商业评估体系。因此,国内大厂大多效仿OpenAI的封闭策略,采取内测模式,而大模型的落地探索则更倾向于B端与G端市场。腾讯的行业大模型、华为的盘古3.0、京东的灵犀等,都聚焦于展现成熟的产品形态,以商业化落地为首要目标。这类大模型在推动商业化的同时,本地化部署能力也成为重要考量指标。即便如此,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是最具商业价值的行业大模型,至今仍未获得企业客户的广泛认可,行业模型的风潮自6月起已持续一个月,但商业合作仍未见大规模落地。投资市场的表现更是直观反映了这一现状:与大模型相关的投资集中于二级市场而非一级市场,即使是王慧文这样的行业领军人物,其A轮融资也远不及OpenAI获得的微软百亿美元投喂。投资市场的晴雨表作用明显,国内大模型在半年考中的表现显然不尽如人意,仍需时间沉淀与打磨。

大模型商业模式缺失的问题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ChatGPT作为用户心智中的头把交椅,近期热度明显下降;百度与阿里等国内最早发布通用大模型的厂商,在众多玩家涌入后也陷入沉寂。究其原因,正是通用大模型的商业模式未能成功构建。尽管在舆论场中获得了用户认可,但商业闭环始终无法形成。以百度文心千帆为例,其付费模式以调用生成的token数量收费,标准为0.012元/千tokens,输出千字文稿需花费0.12元。但文本生成往往需要多次交互才能获得理想结果,多次prompt将无限增加隐性成本。问答社区的场景更为相似,用户思维是问题粒度,付费意愿往往只在找到高质量回答后才产生。百度选择推理文本数为付费标准,但当前仍无法覆盖商用隐性成本。若采用B端更偏好的月度付费模式,只是将成本支出方从用户转为自身,绝非长久之计。ChatGPT面对C端用户20美元/月的定价尚存争议,可见通用大模型在B端和C端都难以实现盈亏平衡,同时还面临AI伦理、监管等合规性风险。因此,大模型的行业化、垂直化成为必然趋势。

行业大模型虽源于落地需求,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依托自身产品生态打造的垂类to C模型,如知乎知海图AI和携程问道,都拥有自有的社区生态和高质量内容资源。内容作为行业数据,经过简单清洗即可成为大模型的训练语料。但就目前来看,无论是知乎还是携程,其大模型产品形态都未能精准切中用户痛点,也未对既有功能带来显著提升。知海图AI的”热榜摘要”功能通过AI抓取优质问答并润色改写,而”搜索聚合”功能则聚合观点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但这些功能本身已是知乎的”传统艺能”,大模型赋能后的表现并未在用户层面掀起波澜。AI改写润色的流程甚至覆盖了热门答案的个性化特征,与内容社区所倡导的差异化、个性化交流背道而驰。携程问道作为旅游业的”可靠答案库”,其产品成效还有待时间检验,但从定位来看,同样存在”舍本逐末”之嫌。旅游本不存在标准答案,多样化旅游形式的出现已证明这一点。若大量用户通过AI制定旅游路线,千篇一律的规划反而可能影响社区交流与氛围,甚至导致用户停留时间下降。

垂直模型在C端的落地尝试并不顺利,甚至可能成为”沉没成本”。或许受大模型”提高效率”神话的影响,产品定位大多局限于效率维度,但效率仅是用户体验中一个非核心的维度。相同的范式在to B领域也有所体现,而追求效率的B端,行业大模型的商业模式与落地问题更为突出。一位业内人士指出:”AI不是物理,很少有理论上的重大技术突破,更多的是在模型结构、数据质量等维度做微调和小优化,甚至很多时候模型输出更好了,团队却找不到原因。”大模型在业内外存在巨大认知偏差,原因在于其训练过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匣子”,外界很难审视其推理过程。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企业在向to B路线转型时持审慎态度,即使ChatGPT引发热潮,许多企业仍缺乏导入大模型的动力和兴趣。云计算行业数年前的经历可见一斑,大模型在企业客户的普及之路显然更为漫长。行业大模型究竟好用与否,最终还需使用者挖掘。外界甚至通过”松鼠鳜鱼法”等测试来衡量模型水平,近期华为盘古气象大模型因预测台风错误而遭受质疑。京东灵犀大模型选择优先跑通自家业务场景,预计明年初才对”外部严肃商业场景”开放。商业化导向下的所谓行业模型,在取代大模型”通用”叙事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行业大模型定义的讨论。

所谓行业大模型,其内涵不在于参数量多少,而在于使用通用数据训练而涌现出的通用能力。若采用相同模型架构但在数据上使用单一领域数据,不仅丧失通用能力,甚至可能因”涌现折扣”导致领域问题也无法解决。在原大模型基础上使用行业数据做二次预训练,相当于微调,仍处于模型层;而通过prompt或外挂数据库方式加入领域知识,则仅是对原模型能力的激发,应归属至模型之上的应用层。目前大厂中发力行业大模型的绝大多数属于前者,如腾讯、京东、华为等;后者因投入更轻、模型能力提升更快,更多出现在开源社区,如法律大模型ChatLaw。一位业内人士称,后者在产品形态上更成熟,便于快速构建模型能力,但完成领域知识灌输后,上限会更高。

开源生态的崛起正威胁着闭源头部厂商的地位。Meta在开放商用许可下免费提供其最新开源大模型Llama2,并将其引入微软Azure平台,标志着开源LLM的重要里程碑。开源派早在此前便以第三方身份悄然崛起,谷歌内部文件曾预测”真正的赢家未必会从OpenAI和谷歌中产生”,原因在于日益丰富的开源生态。开源技术分享和人才流转使大模型的”黑匣子”效应逐渐减弱,缺少壁垒的闭源厂商在巨量资金和时间投入下,其Know-How可能被开源社区轻易倾覆。国内头部大厂对此采取”两手抓”策略:左手”关门造车”,以小规模内测形式打磨产品;右手”集思广益”,以云端开发者生态为基础打造开源社区,但这仍需厂商自算力层、模型层到应用层的全栈布局。阿里云推出大模型开源社区魔搭GPT,华为云、百度云、腾讯云也均有布局。

无论是行业还是通用,to C还是to B,大模型的半年考都揭示了几个关键问题:落地困难,盈利预期不断后移;风险渐强,技术壁垒难以建立。那么,当下的破局之路在哪?目前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一是被誉为”AI时代的Memory”的向量数据库,二是模型智能赋予下的智能硬件。向量数据库可以代表任何东西的多维数据,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声等,支持语义检索,相当于大模型的SEO。领域知识可以通过向量数据库能力,或精调或外挂来提高行业模型的建构和使用。自5月起,资本便不断涌入向量数据赛道,作为前景更为确定的应用层产品,向量数据库也收获了一众VC的密切关注。至于智能硬件内置模型,则是相对曾经的” Siri”、”小爱”等智能助手能力的跃升,也是对真正智能设备的外延拓展。开源社区内早有将大参数模型内置MAC的尝试,而大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硬件生产能力,使其在智能硬件领域更具先发优势。

少了PR式的春秋笔法,落地成为核心需求的大模型不再神秘,故事也越来越少。正在”深潜”的赛道玩家们仍在发力。行业需要下一个”ChatGPT”时刻,我们才能看到潜水者浮出水面,正面对抗。

最新快讯

2025年10月29日

08:30
微软近期为Windows 11用户带来了令人期待的“文本提取器”功能更新,这项强大的原生OCR技术无需借助任何第三方应用即可轻松实现文字识别。用户现在只需按下Win + Shift + S组合键启动截图功能,在弹出的系统级Capture Bar中选择“文本操作”选项,便能框选屏幕上任意区域进行文字提取。无论是图片中的文字还是扫描版的PDF文档,都能被快速准确...
08:30
近期多家家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纷纷传出大额订单喜讯,其中主要客户群体为制造业企业,应用场景高度集中于工业领域。据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人形机器人虽已频频进入工厂,但当前阶段的订单大多属于试点验证性质,其核心目标在于采集真实场景数据,为技术迭代提供有力支撑。业内专家指出,现阶段的人形机器人尚未达到商业性价比的临界点,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仍存在明显差距。现阶段工厂...
08:30
SK海力士近日发布了2025财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高达24.45万亿韩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其市场领导地位,更体现了行业对高性能存储解决方案的持续需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SK海力士的营业利润达到了11.38万亿韩元,同比增长62%,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公司历史记录,更标志着单季营业利润首次突破10万...
08:30
捷豹品牌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款基于全新Jaguar Electrical Architecture架构打造的纯电GT车型正式官宣推迟发布。原计划于今年年底与公众见面的这款备受期待的车型,现定档于2026年正式亮相。捷豹公司常务董事罗登·格洛弗亲自确认了这一消息,并透露了新车令人惊叹的续航与充电性能——其电池系统可支持高达692公里的超长续航里程,而15分钟的直...
08:30
2025年10月29日,中国汽车行业迎来重磅消息多家头部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三季报,整体业绩呈现显著向好态势,展现出行业强劲的增长活力。作为传统车企代表的广汽集团与上汽集团,正加速推进新能源化转型战略,通过聚焦自主品牌建设,不仅实现了销量的稳步增长,更在盈利能力上取得明显改善,亏损大幅收窄,转型成效显著。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领域,宁德时代与厦钨新能等领先企业凭借...
08:30
2025年10月29日,中国石油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新疆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年产量成功突破150万吨大关,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历史同期最高纪录,更标志着我国页岩油开发事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吉木萨尔页岩油的开发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产量突破,不仅彰显了我国在页岩油勘探开发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更实现了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
08:30
2025年10月29日,中信建投发布最新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板块在经历一段回调后已强势重回上行通道。此前,受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以及验厂推迟传闻等多重因素影响,该板块出现明显调整。但随着利空消息逐渐被市场消化,板块指数再度展现强劲上涨动能。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Optimus V3的量产时间已宣布延至2026年底,但公司仍规划实现百万台级产能,其长期目标更是雄心勃...
08:30
英伟达与甲骨文近日联合宣布达成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为美国能源部打造其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系统。该尖端系统由两套核心装置构成,分别为"至日"与"春分"系统,其中"至日"装置将搭载10万块英伟达最新推出的Blackwell架构GPU,而"春分"装置则配置了1万块同款高性能GPU,使得整个系统合计达到2200 exaflop...
08:30
彭博社资深记者马克·古尔曼近日独家爆料,苹果在iPad Pro上成功应用OLED屏幕技术后,正加速推动该技术向更多产品线渗透。据行业消息显示,苹果已制定清晰的技术推广路线图,计划逐步将OLED屏幕从高端机型扩展至主流产品系列。 继旗舰iPad Pro率先尝鲜后,代号J510的新款iPad mini预计将于2026年初正式发布。这款非Pro系列iPad将成为苹...
08:30
亚马逊宣布大规模裁员计划 涉及企业部门14000个岗位 近日,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正式公布了一项重大裁员计划,宣布将在企业部门削减14000个岗位。这一决定标志着亚马逊自2022年裁减22000人以来的第二波大规模人员调整,凸显了该公司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战略调整决心。根据最新数据,截至10月31日,亚马逊全球员工总数已接近120万人,其中企业部门员工规模超...
08:00
Adobe MAX 2025活动期间,Adobe公司震撼发布了新一代图像生成模型——Firefly Image 5,为数字创作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这款全新模型在图像质量与编辑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原生支持生成高达400万像素的卓越图像,无论是纹理细节还是色彩过渡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精致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人物面部渲染方面,新模型采用了先进的AI算法,能...
08:00
在备受瞩目的TechCrunch Disrupt 2025大会上,Zoom创始人袁征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工作模式的深刻洞见。他通过一场震撼人心的技术演示,向与会者展示了革命性的“数字分身”技术——这项创新允许AI化身以逼真的虚拟形象参与会议沟通,为远程协作开辟了全新维度。袁征在演讲中明确透露,Zoom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AI战略布局,将人工智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