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ID:banmaxiaofei),作者陈碧婷,经微新创想授权发布。近期走进影院,你会选择《封神第一部》、《热烈》还是《长安三万里》?抑或是《巨齿鲨2:深渊》、《芭比》或《碟中谍7》?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整体来看,套路化的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持续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多样的本土佳作。回溯10年前,若问及好莱坞大片的观感,多数人的回答会是“佳作云集、百花齐放”。确实,很长一段时间里,好莱坞大片总能带给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广受追捧,屡创票房奇迹。这种商业上的成功,不仅推动了好莱坞的业绩增长,也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进步和中国电影工业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变化始于2015年,近年来国产电影对好莱坞产品的替代趋势日益明显,今年以来甚至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贺岁档有《满江红》、《流浪地球2》领衔,其他档期《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接棒,几乎独占今年票房排行榜。而被好莱坞寄予厚望的《速激10》、《变形金刚7》、《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等作品,却成了票房“牺牲品”。曾经“中国观众不爱看好莱坞大片”的论调早已出现,今年以来,就连口碑极佳的大片也无法激起观众的兴趣。1994年,《亡命天涯》凭借大制作、大场面、大剧情,成为票房冠军;2010年,《阿凡达》更是重振了偃旗息鼓的中国贺岁档。在随后的20年里,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常常由好莱坞大片创造。但转变始于2015年,《捉妖记》打破了《速度与激情7》的票房纪录,跃居内地影史第一。自此,国产大片迅速崛起,与好莱坞作品逐渐拉开差距。不过,当时中国观众对好莱坞仍保持较高宽容度,豆瓣4.9分的《变形金刚5》、5.7分的《巨齿鲨》都能轻松突破10亿元大关。2019年,《复联4》斩获42亿+票房,但好莱坞在华颓势已无法逆转。2020年至2022年,这一趋势被进一步加速,好莱坞大片票房体量大幅缩水,最高者也不到17亿元。仅《速激9》、《哥斯拉大战金刚》、《侏罗纪世界3》、《阿凡达:水之道》等爆款续作才能突破10亿元大关,二三线影片票房普遍下滑至3亿元以下。

今年,无论是暑期档还是其他档期,好莱坞大片都在中国市场遭遇了票房滑铁卢。超级种子选手《速激10》甚至未能突破10亿元,这与《速激7》、《速激8》25亿元左右的票房成绩形成鲜明对比。同样,《银河护卫队3》(豆瓣8分,票房3.56亿元)、《蜘蛛侠:纵横宇宙》(豆瓣8分,票房6亿元)、《夺宝奇兵5》(豆瓣8分,票房0.24亿元)等影片,口碑与票房严重不符。就连口碑优势明显的《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豆瓣7.8分),猫眼预测票房也仅有3.51亿元,不足2018年上映的《碟中咪6》的三分之一。即便口碑出色,也无法带来票房转化,进一步印证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作品异军突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等作品在市场上表现亮眼。好莱坞在中国遭遇的困境,一种观点认为是近年电影市场动荡导致的波动效应。但根本原因在于,摘掉“特效滤镜”后,好莱坞大片的固定套路缺乏惊喜,被觉醒的中国观众所抛弃。好莱坞在国内大火的题材仅限于科幻和动画,本身极易引发审美疲劳。它们还不断套用成熟IP,缺乏基础新意,不仅无法吸引新观众,老粉也在持续流失。《2022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2017-2019年进口分账片前十名平均观影年龄约为28岁;2022年,平均观影年龄已达到30.3岁。也就是说,以好莱坞为主的引进片主要受众群体多年来几乎未发生变化。而这个观影群体正在大幅缩水。以口碑相当的《碟中谍5》与《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为例,前者观影人数达338万,后者仅有133.7万,缩水超六成。老粉不断流失,传统IP又无法吸引新观众,曾经大爆的好莱坞大片的续集,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也就在10亿元左右。

与之相对,国产电影在内容创作和特效输出等方面强势崛起,同时强情绪加持,顺应了观众的审美变迁。暑期档中,《消失的她》精准击中女性婚恋焦虑,引发社会大讨论;《长安三万里》呈现唐朝璀璨文化气象,引发背诗热潮。这些强情绪的中小成本影片稳稳占据10亿元、20亿元市场,有的甚至冲击30亿票房,进一步挤压好莱坞大片的生存空间。头部力量《长津湖》、《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系列不仅特效出色,故事动人,还具备国民级情绪引爆点,经由宣发渠道放大,无疑是票房收割利器。强烈的本土情绪价值,恰恰是好莱坞大片天然欠缺的。再加上好莱坞近些年过度关注意识形态,与国内影迷观念背道而驰,显然无法带来正向的票房助力。
恢复好莱坞衰落,中国电影产业异军突起,何时能轮到中国电影公司对外进行文化和产业输出?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讨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这几年国内大爆的影片中,《战狼2》海外票房仅459万美元;《长津湖》海外票房不足60万美元;《我不是药神》等带有强烈本土情绪的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打开海外市场的主要是动画和科幻题材,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650万美元,《流浪地球2》747万美元。但海外票房贡献最多的还是当地华人,且体量极其有限,无法与韩国电影《寄生虫》在全球市场横扫2亿美元的亮眼成绩相比。这固然与中国电影业海外发行公司势单力薄有关。但由于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本土影片海外输出之路本就困难重重,持续性、多样性、普遍性的输出更是难上加难。可见,好莱坞在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中国电影业在海外市场同样存在。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对手有所落败,并不一定是我们做得更好,也有可能是对手自身出了问题。我们能够做的,是继续提升自己,平稳解决目前电影库存与内容缺乏的割裂状况,形成稳定的造血能力,让电影市场尽快恢复到“好内容-多观众-强业绩”的正向循环。深陷调整期的好莱坞,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快速成长的好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