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玩法作为变现利器,不仅体现在传统三消游戏中,更在基于消除演变出的拧螺丝、解绳子等休闲玩法中大放异彩。尽管形式各异,但核心目标始终是消除,通过巧妙运用”三消传统道具”,成功将IAP变现至数百万美元的月流水。而最近,一款更接近消除本质的新玩法横空出世,上线仅70天便有望突破百万美元月流水大关。

这款创新之作来自土耳其小厂Loom Games,其第二款产品”Pixel Flow”延续了Rollic的思路并大胆突破。data.ai数据显示,这款混休新品在今年8月中旬上线,从10月下旬起日流水稳步攀升,截至10月27日已达到4.4万美元(iOS和Google Play收入占比相当)。若保持当前势头,月流水破百万美元指日可待。目前,”Pixel Flow”已跻身美国iOS手游畅销榜第166位,对于仅上线2个月的产品而言实属佳绩。

尽管产品表现亮眼,发行厂商Loom Games却保持着神秘低调。点点数据显示,发行账号名为”Loom Games”,但厂商页面仅透露总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并无其他信息。笔者尝试在领英和Crunchbase等平台查找无果,但鉴于土耳其游戏厂商间人才流动频繁,Loom Games很可能是由头部厂商成员独立创立的新品牌。Loom Games官网确认公司总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在”Pixel Flow”之前,Loom Games曾推出解绳题材的休闲游戏”Rope Land”。这款产品玩法相对保守,与市场上同类游戏缺乏明显创新,目前尚未产生流水记录。相比之下,”Pixel Flow”的设计颇具巧思,它借鉴了Rollic”分屏”思路,并在视觉和机制上实现双重突破。

“Pixel Flow”将屏幕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分是消除工具,2-4列不同颜色并标注子弹数量的小猪方阵向上滚动;上半部分则是需要被消除的像素画,搭配逆时针转动的传送带。玩家需策略性地选择小猪上阵顺序,将小猪放置在传送带上,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消除同色方块。每只小猪可发射的方块数量等于其身上的子弹数,子弹用尽后小猪消失,空位供其他小猪补位。若架子被占满则失败,全部消除则通关。

与”Knit Out”单方向滚动的布匹不同,”Pixel Flow”的消除操作包含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深度和变化性显著提升。传送带绕像素画整整一圈,消除过程从四个方向同时进行,小猪转一圈后盘面变化巨大,为玩家决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游戏还巧妙运用了人气极高的”猪猪”形象,射击消除时的生动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体验都堪称上乘(PS:游戏中的射击消除声意外地很治愈)。

广大数据显示,”Pixel Flow”最近一个月iOS端投放策略相当精明,仅在10月7-9日和10月24-26日投放了两波,单日素材峰值仅8条,但展示量却相当出色,两波投放均达到3.5万次。如此少的素材数量却取得如此高的展示效果,宣传效率令人惊叹。

在创意玩法基础上,”Pixel Flow”在数值控制和深度设计上同样表现出色。难度控制方面,游戏采用多种手法:故意出现无法消除的小猪颜色、增加小猪方阵宽度(2-4列)、添加相似颜色的小猪和方块等。更令人称道的是,前20关中还隐藏着两个创新机制:”隐藏射手”和”相连射手”。隐藏射手将除最上方一排外的小猪颜色全部隐藏,滚动到第一排才显示,增加随机性;相连射手则借鉴了拧螺丝等玩法的”一拖二/一拖三”设计,在上下两部分都提升了难度——下方小猪方阵需确保无遮挡才能上阵,上方小猪需全部打完指定数量方块才能下架,大大增加了操作难度。

与同类休闲游戏类似,”Pixel Flow”也设计了道具系统,如增加架子空间等,均需用内购货币”金币”购买。
总体难度控制方面,”Pixel Flow”堪称典范。约从第15关开始,部分玩家需重试1-2次才能通关,且使用道具或重新决策后均可完成。前20关体验循序渐进,没有突然的难度飙升,至少前30关笔者未感到逼氪现象。
“Pixel Flow”的成功,标志着Rollic创新的”上下分屏”混休设计思路迈入新阶段。其上下两部分设计已超越简单借鉴,深刻把握了消除类游戏的核心要素,并在形式与机制上实现多样化创新。Loom Games在游戏画面(如最后几只小猪跑圈射击)、音效选择上同样抓住了消除玩法的爽快与舒适感,甚至其Logo设计也巧妙地融入了可爱的猪鼻子元素。随着混休赛道竞争加剧,这种对核心玩法和用户体验的深度打磨能力,或将取代简单的模式复制和题材更换,成为决定产品上限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