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例令人震惊的病例:一名32岁女性因持续高热、剧烈头痛伴呕吐症状紧急入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最终确诊其为颅内感染,而感染源头竟然与她食用的隔夜冰西瓜有关。据患者详细描述,发病前两天她将切开的西瓜用保鲜膜包裹后直接放入冰箱冷藏,次日取出食用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患者入院时体温高达39.5℃,颈部僵硬明显,脑膜刺激征呈阳性。”主治医生介绍,通过腰椎穿刺检查发现,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数量超标200余倍,培养结果显示李斯特菌阳性。这种被称为”冰箱杀手”的致病菌,常见于未经妥善保存的生冷食品中,可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引发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营养学专家指出,处理隔夜食品需严格遵循”三原则”:一是冷藏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二是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75℃以上,三是发现异味或质地异常应立即丢弃。对于免疫力较弱人群,包括孕妇、儿童及慢性病患者,更应尽量避免食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隔夜冷藏食品。幸运的是,经过两周系统抗感染治疗,该患者已康复出院。医生特别提醒,夏季切勿将冰箱当作”保险箱”,生熟食品应分层存放,定期清理过期食物,从源头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
市场监管部门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购冷藏食品时务必查看保质期,切勿因节约心理而危害健康。事实上,李斯特菌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致病菌,即使在冰箱冷藏环境下也能存活繁殖。因此,即使食品外观没有明显变化,隔夜冷藏食品仍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专家建议,家庭应配备食品温度计,确保冷藏温度稳定在4℃以下,同时养成”即食即弃”的卫生习惯,从源头上阻断食源性疾病传播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