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新创想7月23日深度报道 一岁婴儿险些丧命未熟鸡蛋羹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江苏盐城近日发生一起令人揪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名刚满周岁的婴儿突然出现高烧(39.7℃)并伴有严重面色苍白症状,经医院紧急检查确诊为沙门菌感染引发的败血症。令人震惊的是,罪魁祸首竟是一碗家长前一天喂食的嫩滑鸡蛋羹。由于鸡蛋未彻底煮熟,沙门菌在婴儿体内迅速繁殖,导致病情急转直下。经过为期一周的抗感染治疗、静脉补液等综合救治,患儿在住院六天后终于康复出院。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家长心有余悸地表示:”这次事件让我们终身难忘,以后再也不敢给孩子吃没煮熟的鸡蛋了!”这一惨痛教训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医生指出,沙门菌属于生命力极强的致病菌,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滋生繁殖。未充分加热的肉、蛋、奶制品都是其常见载体,像案例中这种看似美味的嫩滑鸡蛋羹,恰恰为沙门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温床。
儿童感染沙门菌后通常在12至72小时内发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部绞痛、呕吐以及黄绿色水样便。若未能及时控制,病菌可能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时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抽搐,危及生命安全。
为有效阻断沙门菌侵袭,医生特别强调”三关防护”原则:
首先严把饮食入口关:所有肉类、蛋类必须彻底煮熟,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蔬菜水果应彻底清洗并削皮;剩菜剩饭需及时冷藏,且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
其次筑牢个人卫生关: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物,尤其要防止儿童吮吸手指。
最后守好家庭环境关:厨房操作中必须使用生熟分开的砧板和刀具;定期对厨具进行消毒处理;冰箱内食物分类存放,定期清理过期食品;及时清理宠物粪便,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通过落实这些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沙门菌感染风险,守护家人健康安全。食品安全无小事,家长在为婴幼儿选择食物时更需谨慎细致,确保每一口食物都安全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