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在备受瞩目的“十四五”规划自然资源工作发布会上,我国地质勘探领域传来重大突破性消息。国家权威部门正式宣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省区境内,新发现了一条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巨型锂资源成矿带,因其战略地位和资源储量之巨,被命名为“亚洲锂腰带”,其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2800公里。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标志着我国锂资源勘探迈上了新台阶,更对全球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据悉,“亚洲锂腰带”已探明多个大型乃至超大型锂矿床,其潜在资源量足以支撑我国未来数十年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等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更为关键的是,我国科研团队在该项目中实现了多项技术飞跃,不仅成功掌握了从高盐湖钾盐卤水中高效提取锂资源的新工艺,还攻克了从锂云母矿石中低成本提取高纯度锂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锂资源提取方式的多元化与智能化升级。
与此同时,在气体资源领域,我国同样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发布会透露,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我国成功突破了从天然气中分离提取氦气的世界性技术瓶颈,实现了氦气国内产能的自主可控,未来将能够完全满足我国航空航天、医疗科研等关键领域对氦气的核心需求,有效摆脱对进口氦气的依赖。这一突破不仅提升了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也为高端科技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专家表示,这两项重大发现充分彰显了我国在资源勘探与新能源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规模化应用,“亚洲锂腰带”的开发以及氦气提取技术的突破,预计将带动我国相关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