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ABC)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正迎来数字化、全球化和智能化三大变革浪潮。这一重要趋势于2018年11月28日在百度教育盛典上得到深刻阐释,百度总裁张亚勤博士在会上分享了其对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独到见解。同期,百度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张高正式发布了升级后的“百度教育大脑3.0”版本,其内容资源库、知识图谱及智能交互等AI核心能力实现全面跃升,并将教育AI技术向合作伙伴全面开放。依托百度教育大脑3.0的强大赋能,百度教育已成功崛起为中国最大的教育SaaS服务平台,不仅标志着百度教育大脑的持续迭代创新,更推动中国教育服务向云化、智能化时代加速迈进,显著加快智能教育普及进程,为教育公平注入强劲动力。

张亚勤博士指出,“智能+教育”将全面加速产业进化。正如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降低了知识传播成本,多媒体视音频技术丰富了传播方式,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拓展了传播边界,人工智能正孕育着开启全新教育时代的可能——一个知识传播效率持续提升的新纪元。百度教育大脑3.0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将智能技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通过百度教育SaaS服务平台,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教育公平与个性化教育的实现。

百度教育大脑是在百度大脑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教育产品和场景赋能,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与智能服务的核心引擎。1.0时代实现了海量教育内容的数字化,2.0时代则通过智能技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构建出教育知识图谱。而3.0版本则基于对人的深度理解和智能交互,通过意图识别和精准的教育用户画像,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同时,百度教育大脑3.0向第三方开放技术能力,助力合作伙伴打造智能化教育产品。

百度教育SaaS服务平台作为百度教育大脑3.0的实践载体,面向教育行业及合作伙伴提供综合性教育服务,广泛应用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校园管理及学情分析等多元场景。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强大的教育场景感知能力以及个性化服务能力。海量资源可满足用户日常及专业学习需求,而百度教育大脑3.0则能持续理解用户需求,精准把握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有效提升学习兴趣。平台让教育数据更加智能化,打破时空与资源壁垒,跨越收入与阶层差异,使教育资源获取更加便捷平等,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此外,平台还推出了智慧课堂等行业解决方案,覆盖备课、授课、课后辅导及师生互动等全流程需求,让教育回归课堂本质,助力中国教育产业智能化升级。目前,百度智慧课堂已在全国3000所学校成功落地。

自2015年12月百度教育事业部成立以来,短短三年间,百度教育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教育SaaS服务平台”,月活跃用户突破7亿,教育会员超1000万,全国9.2万名认证优秀教师在平台贡献高质量内容,吸引800万教师用户通过百度教育SaaS平台观摩、学习与交流。

作为中国最大的教育SaaS服务平台,百度教育向第三方开放教育AI能力,依托开放站长圈的合作生态理念,支持合作伙伴借助百度教育大脑3.0技术,结合不同场景和硬件,快速搭建个性化教育产品,满足多元用户和地区的教育需求。

百度教育SaaS服务平台是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化落地的重要成果,商业化进展显著。目前,内容生产合作伙伴的分成较2017年实现翻倍增长。百度智慧课堂作为面向行业端的产品,已落地全国3000所学校,与7000余家机构及企业达成合作,成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优质产品。百度教育以“技术+内容”的差异化模式切入市场,将优质教育内容同步分发至百度文库和百度阅读产品,既让更多用户享受优质资源,也为内容合作方创造更大商业价值。

作为“教育国家队”,百度教育正以“AI+教育”模式构建覆盖行业合作伙伴、教师、学生等全产业链的健康生态。现场,百度正式宣布,由百度、北京师范大学智慧研究院、白洋淀高级中学联合打造的中国首所AI实验学校——雄安白洋淀高中正式落地。该校校长肖荣学表示:“百度为我们建成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让师生第一时间体验AI热潮。”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也分享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独到见解。

会上,张高还公布了百度教育大脑的最新资源数据:2.7亿内容文档,超20万正版图书(TOP级书籍覆盖率达100%),5万套有声读物及800万优质音频,4700万优质教学资源,上千万新课标挂载学科资源,堪称世界级图书馆资源。

未来,百度公益与百度教育将联合向偏远地区1万所学校捐赠智慧课堂服务,持续扩大AI赋能教育的影响力,让更多师生共享智能教育成果,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最新快讯

2025年11月24日

16:45
2025年11月11日,中国冲浪文化发展史上迎来里程碑时刻——位于海南万宁日月湾的中国首个冲浪主题度假区“中旅逐浪”盛大开业。这个集运动竞技、艺术展览与潮流体验于一体的滨海度假目的地,以创新理念重新定义了海洋旅游的内涵。开业仪式现场人潮涌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冲浪爱好者与旅游达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旅融合新标杆的诞生。据项目方介绍,“中旅逐浪”由国际知名文旅...
16:45
2025年11月24日,保险科技创新企业Pibit.AI成功斩获700万美元A轮融资,标志着其在保险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认可。本轮融资由知名风险投资机构Stellaris Venture Partners独家领投,同时Y Combinator与Arali Ventures也积极参与跟投,共同助力Pibit.AI的创新发展。 此次融资的资金将重...
16:45
2025年11月24日,创新协作平台CoLab成功斩获7200万美元C轮融资,标志着其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拓展迈入全新阶段。本轮融资由知名风险投资机构Intrepid Growth Partners强势领投,Insight Partners、Y Combinator、Pelorus VC、Killick Capital及Spider Capital...
16:45
2025年11月24日,联想正式发布全新超级互联3.0版本,标志着其产品生态与苹果iOS系统实现深度互联互通。此次重大升级不仅让联想电脑、平板及moto手机能够无缝接入苹果生态,更带来了包括短信实时查看与回复、跨平台文件传输、屏幕镜像共享、键鼠协同操控在内的多项创新功能,彻底打破设备间的壁垒。 在用户体验层面,联想创新性地引入“倒一倒”手势交互,用户只需简单...
16:45
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于11月23日向外界释放了重磅消息,Lafa 5 Ultra车型即将震撼登场。据曹力透露,这款备受期待的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第二季度正式发布并开启交付,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在发布会上,曹力还分享了一张Lafa 5 Ultra的测试版实车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车不仅外观设计极具吸引力,更在操控性能上表现出色,展现出超越同侪的...
16:45
2025年11月24日,国内领先的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企业骏驰通正式宣布成功完成A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笃静投资领投。此次融资不仅为骏驰通注入了强劲的资金动力,更将有力推动其在高性能电子材料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市场布局。作为专注于半导体材料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骏驰通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突破关键材料技术瓶颈。本轮融资所得资金将重点投向下一代电子材料的...
16:45
2025年11月,长安汽车正式宣布收购原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这一战略举措旨在为深蓝汽车品牌的生产线注入强劲动力。该工厂占地面积高达187万平方米,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收购前,这座工厂曾因多次停产而陷入困境,经历了一系列价格下调的转让过程,最终以16.2亿元的价格被长安汽车成功购得。 深蓝汽车相关负责人对此规划予以确认,但关于具体的投产时间和车型信息尚未...
16:45
2025年11月24日,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团队正式发布了革命性的“联邦碳智能”(FCI)系统,这一创新解决方案旨在显著降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碳排放与硬件损耗。该系统通过精准整合电网碳强度数据与服务器实时健康状态监测,实现了AI任务的动态智能调度,有效避免了高负荷设备的过度运行与资源浪费。据研究团队公布的数据显示,FCI系统在未来五年内有望实现高达45%的...
16:45
2025年11月24日,微软在最新发布的Windows 11 25H2预览版26220.7271中,正式公开了后台预加载文件资源管理器功能的测试计划。这一创新举措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困扰用户多年的文件资源管理器启动缓慢痛点,通过在后台静默加载核心文件资源,显著提升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和整体使用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该预加载过程完全透明,用户在操作界面中不会察觉任何异...
16:45
2025年11月24日,黑龙江省正式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5-2027年)》,标志着该省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方案明确指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力争突破600万千瓦大关,形成多场景协同发展的格局,全面提升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 在电源侧,方案重点布局东部及松辽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新能源+储能"模...
16:45
2025年1月17日,备受瞩目的汇川技术西安储能及电源系统制造基地正式落成投产,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基地坐落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占地规模宏大,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典范。随着首批智慧产线的全面启用,该基地年设计产能已突破50GW大关,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国内同类工厂的产能纪录,更使其一跃成为全球储能PCS单体工...
16:45
上海市网信办近期启动了名为“AI 滥用”的专项执法行动,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违规应用。这一新兴技术虽为各行各业注入了创新活力,但其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滥用问题,如 AI 换脸、AI 变声等侵权行为频发。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威胁个人隐私安全,更对健康的网络生态构成潜在威胁。 执法人员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在开发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时,存在明显的合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