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了一项针对全球首席执行官的深度调研报告,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趋势。调查数据显示,高达50%的首席执行官已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产品与服务中,而43%的受访者表示正在利用该技术为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浪潮,正引领人工智能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从一线业务执行到高层战略规划,从技术研发创新到产品运营管理,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企业决策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然而,IBM的研究也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尽管69%的首席执行官认可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为企业带来显著价值,但仅有29%的执行团队具备有效运用该技术的内部专业能力。这一数据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可验证性,绝大多数企业执行团队可能因此面临决策风险,进而影响企业长远发展。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复杂的商业信息,如依靠情感维系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荣誉性内容,难以转化为可供人工智能学习和处理的数据,这也限制了企业管理层和决策者通过该技术做出精准商业判断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适者生存的法则始终适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唯有持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中的诸多盲点,正在倒逼企业管理者和执行团队主动学习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尽管他们常常面临工作饱和甚至超负荷的挑战,但掌握时间管理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毕竟,在每天有限的24小时中,扣除日常工作和休息时间,真正可用于学习新技能的时间可能仅有短短2-3小时。
神州数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为在其著作《时间的力量》中提出了七项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拉条子、找重点、四象限、列日程、写周报、善授权、做总结。具体而言,首先应通过”拉条子”方法列出每日工作事项,明确任务清单;然后运用二八定律筛选出重点事项,再按四象限原则进行分类,根据个人及组织目标确定优先级。不同管理层级的工作优先级存在差异,对于大多数执行团队而言,学习如何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工作内容相结合,提升工作效率,应成为首要任务。在有限的24小时中,优先安排此类学习任务,显然比处理报销、立项等日常琐事更为重要。
《时间的力量》中还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面对重要事项,若能预留充足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充分讨论,获取全面信息,后续的决策和行动将更有成功把握。确定事项轻重缓急后,应按时间顺序安排日程并严格执行。每周结束后,需进行工作复盘,评估时间管理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无论身处哪个层级,都需做好授权工作,让团队成员探索和实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方法,例如授权业务人员研究如何将非标准商业信息转化为可学习的数据格式。
最后,要注重以终为始的全面复盘,系统梳理工作成果,发现不足,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指导。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和企业要想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关键在于高效的时间管理,确保持续掌握核心技术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与业务发展。正如滴水穿石般,当个人和企业将每一分钟的价值最大化,就能在历史长河中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实现持续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