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的世界里,收益与风险始终如影随形,它们是驱动市场运转的两个核心轮轴,缺一不可。收益是投资者追逐的目标,而风险则是实现收益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收益与风险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投资决策的完整图景。古人云:“防范风险,收益自来。”这句话道出了投资中攻守平衡的真谛。在投资实践中,发掘优质“三好公司”如同挥出进攻的利剑,而审慎规避风险则是构筑坚固防线的盾牌。真正的高手,必然是攻守兼备的全能型选手。反观那些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控制的投资者,往往如同昙花一现的流星,在市场风潮中短暂闪耀后便迅速陨落,最终在历史的尘埃中湮没无闻。
作为一名拥有理工科背景的投资者,我习惯于将评估标准进行标准化、定量化处理。多年前在私募投资机构担任投委会委员期间,我曾萌生一个想法:为何不将那些在投资决策会上被否决项目的典型问题整理成清单,以便在未来的项目评估中对照检查?这一想法促使我着手制定了评估表的初步版本,并在实际投决项目中进行了模拟应用。近年来,我不断将投资实践中的经验与各类投资专著中的知识相结合,对评估表进行了持续完善,最终形成了由五大类风险构成的“风险规避清单”。当然,企业经营环境错综复杂,风险种类繁多。本文将从投资角度出发,重点归纳五大类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因素,即行业、监管及宏观风险;股东风险;财务风险;业务风险;人员风险。
一、行业、监管及宏观风险
行业、监管及宏观风险是对企业外部环境的总体概括,是投资者必须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其中,行业变化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教培等行业的政策调整,直接导致这些行业几乎“团灭”,充分体现了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在我国,政策调控的“有形之手”往往发挥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回顾我的投资实践,单次亏损最惨重的一次,正是由于对行业政策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2021年,在国家调整电子烟政策时,由于我持股成本已经非常低,未能及时对港股电子烟龙头股进行减仓,结果该股票股价较最高点下跌了90%,我也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除了行业政策变化,监管处罚和违规操作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因素。在国内,政商环境复杂,反腐力度持续加大,一个政府官员出现问题,往往会导致一片关联企业家受到牵连。此外,上市公司实控人在体外运作资金,导致违规处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宏观和事件型风险同样需要高度关注。例如,中美关系的恶化,对那些对美出口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造成了巨大冲击(如CRO行业);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系统性风险因素,也需要投资者及时关注并作出应对。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危机”往往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正如美剧《亿万》中主人公在911事件期间,通过全仓卖空股票获得了巨额收益的案例所示,危机中往往隐藏着投资的机会。
二、股东风险
股东作为公司的关键利益相关者,通过股东大会、董监高等渠道对公司战略、投融资及并购、公司基本制度等产生重要影响。一旦股东层面出现风险,将对公司造成巨大冲击,因此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
在投资实践中,常见的股东风险包括:大股东股权占比过低。一般来说,大股东股权占比应大于25%,如果过低,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不稳定,另一方面容易滋生大股东与公司利益背离的情况。关联交易异常。集团型企业往往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上市融资,上市成功后希望通过关联交易反哺集团其他业务;还有些企业经营亏损为规避ST或退市,通过关联交易给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关联交易也是监管重点审查事项。
公司治理缺陷。要尽量避免“非业主经营”的公司,即企业的实际“操盘者”并不是企业所有者。美的集团的何厚健和方洪波的成功合作案例虽然罕见,但更多的是“代理人”问题——人性使然。非业主经营者或者体现为不够作为,或者追求过高的风险型业务,也普遍有“崽卖爷田”的倾向,这是需要重点规避、非常严重的治理缺陷。
高管激励不足。高层管理团队是否持股,工资薪金水平如何?是否有足够的激励性?这一条对于国有企业尤其重要。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手段本身往往是应公司发展需要,但会稀释公司股权;另外增发价格、可转债的转股价也是投资中的重点关注因素。大/小非限售解禁、董事及高管减持往往是比较重大的利空因素,解禁前后几个月股价往往会下跌。
三、财务风险
在投资中,财务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从规避风险角度重点需要考虑公司资产负债率太高。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公司需要引起警惕,这可能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下降。此外,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存货周转率过低、现金流紧张等也是需要关注的财务风险信号。投资者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