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饰品?或许都不足以概括它。
夜幕低垂,吴珊步入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大楼。在这座武汉大学生眼中物美价廉的饰品商场里,珠宝设计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之一。吴珊深信,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与“内部资源”能打造出独特的手串。当她走出珠宝城时,手腕上已多了一条由和田玉、南红玛瑙和绿松石串成的手串,三种色彩交相辉映。摊主报价247元,对大学生而言不算便宜,但吴珊却满心欢喜:“这些珠子都是我一颗颗挑选的,很有个性。”
以吴珊和她的朋友们为代表,一股“手串热”正在90后、00后中悄然蔓延。与老一辈盘玩的木质手串相比,这些色彩斑斓的珠串少了深沉的禅意和“保值”的文玩属性,却回归了装饰品的本质。但对年轻人而言,手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如同手办、滴胶、橡皮章,既是爱好,也是Z世代之间识别彼此、划分圈层的身份标签。珠光流转间,手串的贵重与否已不再重要,哪怕是最廉价的矿石和木料,玩家们依然倾注了满腔心意。
Z世代“盘手串”的偏好,与中老年人截然不同。传统手串作为文玩,材质间存在一条隐秘的鄙视链:菩提子、牛角等最底层,单价不足百元;檀木、黄花梨木次之,价格数百至上千元;沉香木、原矿绿松石手串则动辄上万元。而年轻人的加入,在这套等级森严的价值体系中撕开了一道裂缝。他们既青睐猛犸象牙、琥珀蜜蜡等中高端材质,也对猴头核桃、人造水晶情有独钟。在他们看来,这些材质自带清新文艺风格,价格亲民,非常适合新手“入坑”。
“木质手串颜色太单调,不好看。”吴珊直言不讳。与色调单一的木质手串相比,年轻人为五彩缤纷的手串开创了更多玩法。大约一年多前,染成粉色的菩提根手串在车车身边爆火,由此带动了更多人盘手串的热情。车车出生于内蒙古赤峰,这里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巴林石”的产地,从小耳濡目染宝石工艺,深知“好料”通常被直接切割成手镯,边角料才被车成散珠,编成手串。因此,她对贵价手串的迷信并不存在,认为盘手串与滴胶、橡皮章一样,只是手工艺品的一种。
每逢送礼,车车都会根据朋友的生日挑选对应“生辰石”,或根据二次元角色喜爱的颜色,寻找散珠编成“印象手串”。在电商平台,这类手串价格多在百元以下,覆盖的IP包括《盗墓笔记》《道诡异仙》等小说、《原神》《明日方舟》等游戏。二次元角色的主色调被提炼出来,编缀成独特的手串,比起装饰品,更像一种标识粉丝身份的同人周边。
手串到底是什么?首先不是文玩,这个概念太沉闷;也不全是装饰品,它还被赋予了更多价值。年轻人对手串的定义,早已超越这些标签。
缪缪蹲守到晚上10点,终于等到心仪博主“上链接”。她已在小红书买了3条手串,最贵的一条花了1400元。手串的火爆吸引了许多“手串博主”入局,以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为首,鲜艳夺目的珠串铺满信息流。《天下网商》搜索发现,热门博主售卖的手串价格多在数百元,他们不仅深谙“国潮风”“多巴胺配色”等潮流,还时常科普手串知识,运营粉丝群体。
作为一种小饰品,手串的消费阵地遍布线上线下。淘宝作为稳固的线上基本盘,是大多数买家的首选;小红书依托内容生态,聚集了大量手串博主;部分卖家还将制作手串的流程上传至B站,引流至网店或私人微信。这股风潮也刮到了线下零售店和批发市场。专门的珠宝市场自不必说,就连吴珊在名创优品等十元店,也发现店家将手串陈列区移至门口最醒目位置。
“水深”,是车车对整个玉石市场的评价。这里既有几块钱一颗的人造水晶,也有动辄上万元的“孤品设计款”。在缪缪“剁手”的小红书店铺里,最昂贵的手串报价15800元,单卖的蜜蜡散珠也要199元一颗。目前,市面上尚无专门针对手串品类的统计数据,只有艾媒咨询在《2021年中国文玩电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把手串列为“工艺作品”的一种。报告预测,2023年文玩电商用户将突破1亿人次,交易规模超5000亿元。但显然,此次在Z世代中风靡的手串并未凸显“文玩”属性。
按照车车的说法,大部分消费者只是花百来块钱,找个能盘玩的物件。手串亲民的价格,是这场热潮中最重要的部分。新鲜的玩物如同投入鱼群的饵料,唤醒了年轻人阶段性的狂热。吴珊说,她有同学在寝室囤了近20条手串,根据不同搭配,可以连戴一周不重样。缪缪则记得,身边最痴迷的朋友会同时佩戴三五条各式手串,“那双手就像珠宝展示器。”
有所求的手串,被附加了名为“保值”的信仰;而那些缠满手串的年轻人,出发点已超越单纯的美学装饰,而是为其灌注了各种“心愿”。社交平台上,祈求“好运”的帖子屡见不鲜。具体到财运、官运、桃花运,甚至考研、考公,都有对应的手串类型。有网友分享:白水晶适合背诵时佩戴,黑发晶助思考,紫水晶能安抚考前情绪。风靡网络的十八籽手串,更号称功能“面面俱到”——血檀木安神,太阳石代表生命力,红玛瑙带来勇气……按传统观点,这类手串需去寺庙“请”来才灵验,社交媒体上的“帮请”业务因而络绎不绝。珠宝品牌IWE出品的“灵隐寺同款”十八籽手串,因触犯这条“心诚则灵”的隐形行规,还曾引发热议。
年轻人真的笃信手串能“改运”吗?似乎不尽然。若中老年人对手串的喜好尚带虔诚,年轻人的态度则更加随性:能改运最好,改不了也无妨。车车觉得,这就像算卦和塔罗牌,“图个心理安慰罢了。撕掉价格标签后,购物回归到纯粹的‘悦己’。”对身份标识的需求、对低价饰品的偏爱、对个人运势的祈求,让看似古老的手串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了热潮。
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游客小宇在杭州灵隐寺排了3小时队,终于“请”到一条十八籽手串。手串售价46元,他掩饰不住兴奋:“在故宫,(差不多的)一条要390元呢!”在有所祈求的人眼中,这是庇佑平安幸福的宝物;但在讲求实用的年轻人看来,手串的神秘加持似乎又没那么庄重。小宇在灵隐寺长队中步履维艰时,吴珊刚从义乌摊贩手中花30元买下同款十八籽手串,摊主声称是许多寺庙的供货商。她捧起手串,念念有词:“心诚则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