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流量涌向路边摊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惊蛰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作者:成昱,微新创想经授权发布。

直播镜头里,打扮精致的女孩站在夜市的摊位后,手里的铁锅带动米饭上下翻飞,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一份蛋炒饭……这略带反差感但又充满烟火气的一幕,乍一看还以为是才艺主播们安排了新剧情,但背景里人来人往的街道场景又在告诉观众们,这是一个真实的路边摊。在摆摊创业成为年轻人的“就业”新赛道后,直播平台上摆摊直播的内容明显增多。谁也没有想到,地摊经济与直播经济竟然会在深夜的街头相遇,组合成“摆摊+直播”的全新商业模式。当懂互联网、玩直播的年轻人纷纷化身“摆摊直播”大军,线上流量与线下商业场景的融合会催生出一门好生意吗?

01直播摆摊:玩的就是真实

早在2020年地摊经济复苏时,就有不少年轻人尝试将摆摊发展成为一门副业,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摆摊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惊蛰研究所在今年3月也曾分析过年轻人投身摆摊创业大潮的社会现象。而摆摊和直播的融合,则是摊主们最初为了给线下生意引流进行的尝试。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现场直播制作和售卖各种夜市小吃,是最常见的摆摊直播内容。通常情况下,直播间的场景是以路边小推车为代表的流动摊位,或是当地固定的夜市摊位。直播间内的布置也主打一个“原生态”:没有带货主播们凸显身份品味的家具陈列,现场的环境甚至略显潦草,背景也较为嘈杂,偶尔可以听到机动车鸣笛或是隔壁摊主的大声吆喝。但就是这样的内容形式,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粉丝涌进直播间里。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大多数摆摊直播的账号都是从下午四五点晚高峰时段开始直播,一直持续到深夜收摊。也有部分流动摆摊的摊主,会根据当天的备货数量以及实际售卖情况,灵活调整直播时长。在直播内容方面,大多数摆摊直播的主播显然没有受过专业的话术培训,他们既不会过分推荐自己的产品,也不会催促直播间观众到线下消费。只有在弹幕评论中有人问到摆摊直播的具体地址时,主播才会主动告知摆摊位置。但也有个别熟悉直播流量规则的摊主,会不时要求新进入直播间的用户关注账号并点赞。主播与粉丝的互动方式也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设计。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粉丝发起话题,主播再进行回复,因此互动的话题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用户会询问小吃的具体制作方法;有的用户会关心“好不好吃?”“食材新不新鲜?”;还有部分看上去是“熟客”的粉丝会和主播拉家常,询问最近生意好不好。但是由于需要随时接待顾客并且现场完成小吃制作,很多时候摆摊主播与直播间粉丝的沟通会被突然打断。只有在制作小吃或是没有顾客时,主播才会见缝插针地看两眼弹幕评论与直播间粉丝进行互动。

与带货直播、才艺直播相比,摆摊直播间几乎没有任何表演痕迹,粉丝也不会被主播用专业话术要求送礼物,这种完全真实的摆摊场景和相对自然轻松的直播氛围是其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有时候用户只是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想要刷刷视频放松一下,正好就收到了平台推荐的同城直播内容,而直播间熟悉的定位、充满烟火气的真实场景,便带领用户找回生活的味道。从平台数据来看,不少摆摊直播间能够在3小时的直播中获得数万场观,这一水平已超出大多数普通主播。

摆摊“网红”套路,离不开擦边讲故事?

事实上,近几年在摆摊界已经诞生了百万级的网红。如被粉丝称为“炒粉第一人”的@波仔炒粉,在深圳摆摊专注炒粉12年,截至目前其账号已经拥有近360万粉丝;2022年开始直播杀鱼的@渔妹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粉丝规模也突破了314万,并且近30天的平均场观已达163.4万;另外,“为圆大学梦摆摊炒饭”的21岁女生@阿华炒饭,也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积累95万粉丝,引发媒体热议,甚至还吸引了歌手薛之谦的关注。

不过,成为百万摆摊网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波仔炒粉 走红是因为2020年疫情之后拍摄的“一分钟炒一个粉”的系列短视频,除了在视频中展现自己炒粉的拿手绝活外,“一分钟炒一个粉”的内容形式也吸引了粉丝打卡以及其他厨师的“踢馆”挑战,这种类似武侠江湖高手切磋的剧情,成为@波仔炒粉 最初3个月内突破百万粉丝的关键原因。@渔妹妹 和@阿华炒饭 的爆火,很大程度靠的是场景与人物外形之间的反差感。满是鱼鳞的鱼档后面站着一位面容姣好、拥有魔鬼身材的“卖鱼西施”,偶然刷到@渔妹妹 直播间的用户,很难不被画面的冲击感所吸引,带着“这么漂亮为什么在杀鱼?”的疑问点进直播间。另一边,当路人们看到20岁出头、皮肤白皙的@阿华炒饭,手里拿着黝黑的铁锅上下翻炒,熟练地制作出一碗碗蛋炒饭时,也会带着“年纪轻轻就出来摆摊,一定有什么故事”的揣测,试图走进直播间里一探究竟。

除了利用剧情、反差吸引粉丝,媒体报道曝光的主播故事也为摆摊主播扩大影响力提供了助力。@波仔炒粉 在走红后,有媒体报道了他如何从一个炒粉档做到12家分店的励志故事,让他的形象更加丰满,也加深了粉丝对他的心理认知;@渔妹妹 成为粉丝口中的“卖鱼西施”后,被曝出曾是一名PK主播,并且曾经靠发布擦边视频赚取流量,虽然后来关于其身份的揭秘和讨论让主播遭遇了非议,但最终也帮助主播快速出圈,迅速吸粉;4月份时,@阿华炒饭 还只有40多万粉丝,但在媒体报道了“21岁女生为圆大学梦摆摊炒饭”的新闻后,其账号在2个多月的时间涨粉50余万。

结合上述几个典型案例中进行反向推导,似乎可以得出:跻身摆摊直播百万级网红的秘诀,就是真实的直播间场景、职业与人物形象的反差,以及值得被公众关注和解读的故事。但现实是,摆摊直播本身或许并不能成为一种实现稳定收益的方式,而摆摊主播自身对于直播的价值也有了阶段性的认识。

摆摊月入上万,不靠带货打赏

今年3月,央视新闻报道了一对95后夫妻在浙江义乌青口夜市摆摊直播卖铁板豆腐和土豆“日入9000元”的新闻,随后这一收入数字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网友在对摆摊夫妻的收入构成进行分析时发现,经营夜市摊位的实体收入仍然是摊主营收的主要方式。直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扩大影响力的方式,能够帮助摊主积累人气、从线上向线下场景引流。

来自武汉的95后张同学,在今年1月份开始和大学同学合伙摆摊售卖手工鸡柳。为了记录创业经历,他注册了名为@逍张鸡柳 的抖音账号,同时也尝试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为线下经营提供助力。在对摆摊直播账号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分析后,张同学告诉惊蛰研究所:画面内容重复度较高的摆摊直播,很难在用户留存和观看时长达到很好的效果。除非在动作、语言沟通上做到有趣,能够和直播间粉丝保持互动,或是在视觉上足够吸引眼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摆摊主播会刻意做出夸张动作或是穿着擦边服装进行直播的原因。

直播与摆摊经营也存在一定的冲突。“餐饮行业的核心目标其实是让顾客吃到货真价实的美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但是过度关注直播会干扰到正常经营,如果专注摆摊,直播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两者不可兼得。”

不过,张同学并未否认线上流量对于线下经营的帮助。“对于线下实体经营来说,短视频和直播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帮助商家建立用户关联。本身短视频平台就有同城推荐的功能。当附近的陌生用户刷到我们的短视频或者是看到我的直播,会在他的心里留下一个印记,下次他路过这里的时候,就有可能唤醒之前的印象选择进店消费。熟客也可能会因为看到我们更新的内容,突然产生兴趣进行回购。”张同学透露,通过持续更新短视频和试水直播,他目前的总营业额中有10%是来自于上线流量转化。

当然,除了直接为线下经营引流,摆摊主播在拥有足够的影响力之后,也可以通过收徒、主页橱窗带货等方式增加收入渠道。例如义乌95后夫妻就以每人1500元的价格招收学徒。至于带货方面,不少摆摊主播们还处于摸索阶段。据惊蛰研究所观察,摆摊主播尚未出现大量直播带货的现象,这或许是因为摆摊直播时要一边服务线下顾客一边要兼顾线上互动,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摆摊的同时进行带货。蝉妈妈数据显示,@渔妹妹 在过去360天里只带货了29件商品,累计销量为10万-25万,累计销售额为500万元-750万元,@波仔炒粉 则为11件商品带货,累计销量在5万到7.5万之间,累计销售额在100万元到250万元之间。@阿华炒饭 则仅仅带货3款商品,累计销量仅有1到25件,累计销售额介于1000元到2500元之间。

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摆摊博主还没有大规模尝试带货,前文提到的义乌95后摆摊夫妻的账号甚至没有开通商品橱窗功能。由此来看,摆摊主播们或许压根就没考虑过要扮演好主播的角色,用带货来实现盈利。

如果以评价内容的眼光来看待摆摊直播,可以清晰看到:真实的直播场景、主播的职业身份,能够快速地树立主播人设;而通过主播形象与直播环境的反差以及夸张的动作、擦边的穿着,又足以吸引用户进入直播间贡献场观和停留;再加上线下实体天然的转化渠道,摆摊直播已经形成了完美的流量转化闭环。

但是,如果以线下实体商业的角度来审视摆摊直播的价值则会发现,直播虽然能够为线下引流,却不能当场完成直接变现。这也意味着线上流量,只能作为线下经济的辅助手段,为线下业态经营提供联系用户、提升用户粘性和忠诚度的长期运营工具。

过去人们常说线上商业抢走了线下商业的饭碗,但至少在摆摊这类仍然以线下场景为核心的商业形态身上,实体商业与互联网思维并不冲突。至少在摆摊这类仍然以线下场景为核心的商业形态身上可以看到,线下商业的烟火气与互联网的运营思维有了深度融合的机会。线上流量的价值不一定只能在线上变现,而线下生意有了线上流量的辅助,也有可能创造新的价值。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最新快讯

2025年09月18日

15:50
9月18日,备受瞩目的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盛大开幕,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携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震撼登场。这一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标志着我国在高性能碳纤维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推动我国从碳纤维大国向碳纤维强国迈进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此次60K大丝束碳纤维的成功研发,不仅彰...
15:50
网络安全巨头Check Point近日正式宣布完成对AI原生安全平台Lakera的收购,这一战略性举措将显著强化其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市场地位。Lakera作为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AI及智能代理提供全方位防护,其核心技术覆盖了提示词管理、RAG架构保护和MCP模型控制等关键环节。通过实时监测和防御提示注入攻击、数据泄露风...
15:50
9月18日,百度智能云灵医开放平台与北京市114预约挂号平台正式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推出创新性的智能分导诊功能。这一功能依托百度灵医大模型强大的智能分析能力,实现了全天候7×24小时在线服务,全面覆盖北京地区290余家医院、2.5万余个科室的丰富医疗数据资源。 通过引入智能化分诊系统,医疗机构单日处理咨询量显著提升5倍,同时分诊准确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这一...
15:50
2025年9月18日,亚马逊广告正式宣布与全球知名流媒体巨头Netflix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根据双方联合发布的声明,这一创新合作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全面启动,初期将覆盖美国、巴西、墨西哥等11个重点市场。此次合作的核心亮点在于推出全新的程序化广告解决方案,通过亚马逊需求方平台(DSP)为广告主提供便捷的Netflix广告库存资源购买渠道。这些精选广告位将精...
15:50
2024年9月18日,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成功突破50万家大关,较2020年实现了高达83%的惊人增长。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更体现了企业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阴和俊部长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2024年共有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跻身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榜单,这一数字占据了...
15:50
2025年9月18日,在国新办举办的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向外界权威发布了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成就。他透露,2024年全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突破3.6万亿元大关,这一数字较2020年实现了高达48%的显著增长。更令人瞩目的是,我国研发投入强度已提升至2.68%,不仅成功超越了欧盟的平均水平,更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新的标杆。与此同时,我国研...
15:50
在第28届中国国际复材展上,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新品震撼亮相,标志着国内在该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填补了市场空白。该产品性能表现卓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单股碳纤维可承受高达1吨的重量,展现出惊人的强度特性。与传统的48K碳纤维相比,60K新品在拉伸强度上提升了23%,弹性模量更提高了5%,这些关键性能的提升为碳纤维材料的应用开辟了更...
15:50
2025年9月18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创历史新高,累计销量成功突破4000万辆大关。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更印证了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卓越成果。连续十年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充分展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发力。近年来...
15:50
2025年9月18日,中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成功帮助长期瘫痪的患者重新站起并实现行走,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为无数患者带来了重获新生的希望。与此同时,该技术还显著改善了盲人的视觉感知能力,让失明人群重见光明。作为国内领先的脑起搏器研发企业,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400家顶尖医院,覆盖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有效提...
15:50
生物制药领域专注于视力疾病治疗的创新企业Ollin Bio近日宣布成功完成总额高达1亿美元的B轮融资,创下行业新纪录。本轮融资由全球知名风险投资机构ARCH Venture Capital独家领投,同时吸引了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Mubadala Capital与专注于生物科技投资的Monograph Capital联合参与。这一重大融资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O...
15:50
2025年9月18日,韩国科技巨头三星集团正式公布一项雄心勃勃的人才战略,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大规模引进6万名优秀人才。这一宏大的招聘计划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并逐年稳步推进,每年预计招募1.2万名高素质人才。三星此次招聘的重心将聚焦于半导体、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三大核心战略领域,旨在通过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加速推动技术...
15:45
9月18日最新消息提醒家长们:氢气球看似可爱,实则暗藏巨大安全隐患,强烈不建议作为儿童玩具购买。近日河南就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一名7岁男童在玩耍时用打火机点燃氢气球,瞬间引发剧烈燃爆。孩子的头发被高温瞬间卷曲,眉毛睫毛全部烧光,脸部严重红肿,场面触目惊心。 更令人心酸的是,受伤的孩子竟天真地问妈妈:"谁家做的饭糊了?"这一幕让人既心疼又无奈。据孩子母亲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