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3日,备受瞩目的2023 DEMO WORLD企业开放式创新大会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重要策源地——上海松江盛大举行。本次盛会由微新创想精心主办,并得到了松江区经济委员会、松江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国家级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区泗泾镇人民政府以及松江区佘山镇人民政府的大力协办。大会以”拥抱开放”为核心主题,成功汇聚了来自全球200余家跨国公司及本土企业的创新领袖,共同聚焦开放式创新这一前沿议题。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形式,包括主题演讲、权威报告发布、创新榜单评选、实践案例展示以及深度需求对接等环节,有效促进了全球创新资源的跨行业流动,为世界各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加速成长搭建了坚实桥梁。
在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氢能未来创新之路”展开了深度对话。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浦发硅谷银行北京分行行长(拟任)高磊、清新资本创始合伙人胡宇晨、镇海石化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智勐以及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波等业界翘楚,共同剖析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以下是各位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电端、储运端的技术创新正催生多领域投资新风口。绿色交通等应用场景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的加剧,氢能凭借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在中国政府的战略支持下,氢能产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这一清洁能源正逐渐成为能源产业的新宠,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氢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各位嘉宾就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近期发展浪潮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氢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凸显。方正浩指出,政策层面,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3060双碳目标明确将氢能列为重要发展方向;技术层面,制氢、储氢、运氢等关键环节持续创新,成本逐年下降。风电光伏平价上网推动电解水制氢成本大幅降低,预计未来十年光伏度电成本有望降至1毛钱。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氢能产业发展的成本瓶颈。
方正浩强调,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发电端和储运端的技术突破。目前,部分地区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制氢已降至1毛8水平,且持续下降。相应地,碱性电解槽和PEM技术路线等关键设备的降本速度每年可达30%,长距离储氢和运氢新技术不断涌现,国际大型示范项目已展现出良好的成本可行性。
高磊回顾了氢能源行业过去三年的发展趋势。大约三年前,氢燃料电池成为行业焦点,但当时的产业政策尚不明确,资本参与度也不高。因此,氢从氢到电的发展路径成为首选,更多依赖技术创新而非资本投入。随着双碳目标的确定和1+N政策体系的建立,氢能源行业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仅涵盖生产制备、储存、运输和应用等环节,甚至开始拓展至航空航运等领域。工业合成方面也取得显著进展,如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工业气体。
胡宇晨指出,氢能交通行业的最新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制、储、运、加、用五个环节。其中,”用”环节最早发展,主要应用于交通领域如氢燃料电池汽车。近期工信部发布的补贴政策提高了产品质量标准,有望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此外,绿色出行碳汇的方法学已获批准,氢能交通工具有机会参与碳汇开发,创造额外收益。通过补贴与市场化机制,有望提升氢交通工具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投资者。
在制氢领域,大型发电集团正积极解决西部弃光弃风问题,将制氢视为关键方案。今年制氢产业将迎来强劲发展,能源集团和地方政府都在西部布局制氢项目。国产制氢设备,特别是高功率设备的突破备受关注。海外市场方面,中东地区潜力巨大。近期沙特向日本和韩国出口氢制氯胺,成为工业脱碳和绿色工业原料的重要手段,国际氯胺价格接近800美元,经济性已得到验证。中东凭借丰富的光照资源,太阳能发电和制氢成本较低,成为值得关注的海外市场。
各位嘉宾就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股权投资、碳汇交易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大家普遍认为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则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机遇。
方正浩认为,氢能产业发展将借鉴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行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关键领域的核心部件、材料自主研发实现成本优化和可靠性提升。目前中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多数头部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是上游核心部件和材料领域尚未实现自主可控。他认为,关键在于关键部件耗材材料的自主研发以及技术迭代过程中的创业机会。
高磊表示,浦发硅谷银行重点关注B轮以前的债券机会。他们认为,氢能在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都具备爆发性增长潜力,但目前关键技术仍依赖国外技术,需要重点关注材料端、关键元器件和装备等环节。此外,加氢环节也需要大力发展,利用风光电优势和电解氢技术革新降低加氢成本。
胡宇晨从碳汇交易角度指出,今年10月全国市场将开放CCER资源碳减排量交易,这将极大利好包括绿色交通在内的板块。虽然目前国内碳价较低,但一旦上市交易、全国市场开放并允许做市商,碳价上涨幅度会很快。未来3-5年内,中国绿色交通产业有望享受碳汇带来的额外经济性。
刘智勐强调,氢燃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最大贡献是对环境的改善。要实现氢能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技术研发、装备端创新迭代,以及物流交通运输企业的积极参与。此外,加氢环节需要重点突破,建立足够的加氢站,利用风光电优势和电解氢技术革新降低加氢成本。
王亚波指出,当前氢能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氢气价格较高等问题。虽然技术上仍有瓶颈,但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氢能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氢能产业正朝着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金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为氢能产业带来更多创新机遇,推动产业迈向新的高峰,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更多活动大会一手信息,欢迎加入微新创想会员,现场聆听一线投资人、头部企业家的精彩分享,掌握最新创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