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AI新智能(ID:alpAIworks),作者举大名耳,经微新创想转载发布。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医疗行业已成为被深度改造的热门赛道。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渗透医疗领域的各个角落,而红杉资本最新发布的《Generative AI in Healthcare》报告,对AI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并指出其在未来具有“巨大潜力”。那么,为何在AI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医疗领域会如此吸引资本的目光?
1AI医疗现状
在《Generative AI in Healthcare》报告中,红杉资本提到了AI在医疗领域的重要应用,包括患者互动、文档记录、临床决策等。红杉资本认为,当前的医疗AI已超越“锦上添花”的辅助阶段,开始对医疗行业的核心环节进行深度赋能,显著提升医疗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和人力投入。医疗行业的核心环节涵盖六大领域:患者互动、文档记录、临床决策、预授权、编码和收入周期管理。生成式AI之所以能对这些核心节点进行赋能,关键在于其能够处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医疗运营的核心环节往往涉及多种类型的数据,如语音、文本、图像、视频、信号等,这些数据通常是非结构化的,缺乏固定格式或标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价值,但传统方式难以有效整合和利用。在传统医疗行业,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整合成本高昂,却不可或缺。以美国为例,医疗编码市场价值约210亿美元,涉及约35000名医疗编码员。尽管劳动力充足,但由于编码错误,美国医院每年损失近200亿美元收入,迫使供应商依赖“家庭作坊式”咨询公司来“挖掘”缺失的收入。同样,在与患者互动过程中,医疗行业需要大量文书工作者整理各类医疗文档。红杉资本统计显示,美国医疗行业约有100万文书人员,每年平均支出40-50K美元,仅此一项年成本就超过4亿美元。生成AI则能利用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算法,分析、理解、生成和转换这些数据,从而提升医疗运营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人力,并适应不同数据源和环境。例如,在文档记录中,生成AI可将医生与患者的对话自动转化为电子病历和编码;在临床决策中,生成AI能将医疗影像、病历报告等多元数据源和格式转化为统一的医学知识体系。这些优势正是红杉资本认为AI能直击医疗运营核心的原因。
2AI赋能医疗
除了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优势外,现阶段AI还在多个方面赋能医疗领域,包括AI辅助诊断、AI医学影像分析、AI精准医疗、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具体而言,在AI辅助诊断方面,AI通过分析患者症状、体征、检验结果等数据,提供可能的诊断建议,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及时的决策。例如,阿里健康的AI医生可在1.5秒内给出90%的准确率,百度的AI医生已能识别900多种常见疾病。AI医学影像分析则利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和诊断,通过形态、纹理、灰度等定量特征与基因、临床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因素。在精准医疗方面,AI通过对基因组、表观遗传组等大规模生物数据的挖掘,为个体化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例如,Deep Genomics的AI平台可预测基因变异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Flatiron Health的AI平台能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在药物研发方面,AI通过建模和模拟药物靶点、结构、作用机制等数据,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例如,BenevolentAI的AI平台能从海量文献中挖掘新药候选物,Atomwise的AI平台通过虚拟筛选降低实验成本。
就目前AI医疗的整体态势来看,AI医疗技术,尤其是在基因组学、免疫组学等前沿领域,国外AI企业凭借更多资源和经验占据优势。例如,谷歌DeepMind团队通过AI系统解析出人体几乎所有蛋白质结构,判断DNA中的变异是否会导致疾病。Paige.AI则利用AI技术分析癌症病理图像,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其创建的全球首个大型癌症病理学基础模型包含50万份切片的10亿张图片,与微软合作开发的AI模型参数高达十亿。国内AI医疗技术在影像诊断、智能问诊等领域有所突破,但面临数据孤岛、数据质量等技术难题,应用场景也相对集中。代表性企业如联影智用,通过搭载智能算法的CT摄像头,结合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和模式识别算法,精准识别CT扫描范围;推想医疗则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模仿人类认知过程,自动挖掘医学图像规律,其InferOperate产品能对脑电图等神经影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提取影像特征,为医生提供智能手术规划等。
3趋势和机遇
尽管国内AI医疗因产业生态、技术基础等原因与国外存在差距,但市场增速和规模显示其发展潜力巨大,医疗需求旺盛。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约95亿元,预计2025年达385亿元。未来,国内AI医疗将在AI药物研发、AI病理、AI医疗影像、AI医疗器械等领域持续发力。其中,AI医疗影像和AI药物研发将成为主要增长点。全球AI医疗影像市场规模占医疗AI市场的25%,仅次于AI制药。我国医疗影像数据年增长率高达30%,而影像科医生年增长率仅4%,AI影像医疗能有效缓解人才短缺问题。预计2020-2025年AI医学影像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39.4%,2025年将突破300亿元。在AI药物研发方面,AI能解决新药研发高成本、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2020年我国新药研发市场规模1.2万亿元,但成功率仅11.3%,临床阶段费用占比70%。AI通过加速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等环节,可提高新药成功率和质量。英矽智能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AI平台优化抗癌药物PD-1抗体设计,获得FDA临床试验许可。全球AI药物研发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20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6.5%。
在AI浪潮中,大模型赋能只是AI医疗的冰山一角。随着AI革命的持续,已蓬勃发展的AI医疗必将带来更多机遇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