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崇川法院审理的一起特殊继承纠纷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涉及一位与父亲长期失联的年轻人,最终法院的判决为类似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2年底,年近六旬的王某在南通街头突然昏迷,被路人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过近两年的全力治疗,王某的病情仍未见好转,最终于2024年10月在医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令人痛心的是,王某在治疗期间累计欠下医院40万元医疗费用。医院方面多次尝试联系王某的唯一子女小王,希望其能履行家庭责任,但均未得到积极回应。
小王向记者坦言,父亲在他满月时便离家出走,20年来仅在他20岁时因离婚事宜短暂回家一次,此后便再无联系。最初接到医院电话时,小王甚至怀疑是诈骗电话。为证明自己的情况,小王向法院提交了多份证据:包括舅舅、伯伯的书面证明,以及社区居委会出具的抚养证明,证实自己自满月起便由外婆家抚养,舅舅长期负责照顾,而父亲则去向不明。
尽管有充分证据证明长期与父亲失联,法院仍认为小王作为王某的法定继承人,在继承父亲遗产的范围内有义务承担医疗费用。医院将小王诉至崇川法院,要求其支付40万元医疗费及相应利息,并明确表示若遗产不足,小王需承担不足部分的支付责任。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小王与父亲长期失联且由他人抚养长大,但作为法定继承人,仍需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小王需清理父亲遗产,并在遗产范围内向医院支付医疗费用,同时驳回了医院要求小王承担全部医疗费用的其他诉求。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该判决现已生效。这起案件不仅为类似情况提供了法律参考,也引发社会对长期失联家庭成员责任问题的深入思考。法院的判决既维护了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也考虑到了特殊家庭情况的复杂性,体现了司法的公平与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