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动物城2》未映先火,提前预定年度现象级爆款,猫眼、淘票票双平台“想看”人数突破200万,预售票房破3亿刷新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纪录,上映首日预测票房超2.8亿,总票房预计超25亿。影片前期宣传引发大量讨论,预告片、五月天演唱的中文主题曲《派对动物》上线即刷屏,热度持续发酵。IP热度早已外溢至消费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有60+品牌达成联名合作,从优衣库的联名服饰、瑞幸的限定饮品,到周大福的角色金饰、名创优品的潮玩周边等,覆盖快时尚、餐饮、珠宝全品类,甚至圆野潮玩、CASETIFY、实丰文化等小众品牌以及很少做IP联名的商汤科技都参与其中。如此大规模的“提前押宝”引发思考:是“狐兔CP”承载的情怀与人气太过诱人,还是品牌急于借IP卡位?这部被预订的“全球爆款”,最终能让联名品牌分得多少流量红利?
拉长战线、加大供给,60+品牌掀起“疯狂联名战”。银幕外“联名战”比影片本身更“疯狂”。首先是战线被拉长,影片上映前就有60多家品牌抢先推出联名商品、周边抢占热度。星巴克中国早在今年6月就推出《疯狂动物城》冰摇茶系列联名饮品和水杯、挂饰等周边。兔头妈妈从8月开始陆续推出儿童牙膏、牙刷、唇膏等联名产品。泡泡玛特的联名手办、可动人偶盲盒,周大福的联名角色吊饰等相继发售。品牌不断拉长战线,或许是吸取了年初《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经验教训:《哪吒2》上映前仅12个品牌合作,影片热售后才更多品牌加入,面临激烈竞争和分流。今年春节档品牌联名热度虽高,但资源分散,并非所有品牌都能提前押对《哪吒2》。而11月电影淡季,所有目光聚焦《疯狂动物城2》,品牌集中资源抢占先机。
其次,从联名商品到周边,样式丰富且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品牌不再“饥饿营销”。瑞幸上线一整套联名物料,不断更新:四种联名饮品杯、主题杯套、纸袋随机获取,买两杯指定饮品选刺绣冰箱贴,买一杯+预存三杯指定饮品获朱迪、尼克款毛绒相框,还有徽章、贴纸等赠品。麦当劳购买“开心乐园餐”随机获联名玩具,单份套餐仅22.5-23元。前期抢跑品牌太多,各赛道不止一家品牌合作,消费者选择丰富。饥饿营销虽能短期内拉满关注度,但影响用户体验,如今年8月奈雪和乙女手游《如鸢》联名因缺货和黄牛哄抬物价引起粉丝不满。因此这次联名大战,几乎无人“饥饿营销”,全火力全开。
玩法更立体多样也是一个显著变化,尤其线上线下场景结合。名创优品将杭州工联CC MINISO LAND改造成“疯狂动物城主题分店”,并在广州天河城、上海五角场合生汇、北京国贸商城举办沉浸式线下主题快闪活动,高度还原影片氛围的场景布置和COSER互动吸引大批粉丝打卡。优衣库在多个门店设置打卡专区,将UT系列和《疯狂动物城2》联名产品搬进进博会展台,星巴克全国落地30+家主题门店供粉丝打卡。流量红利减退下,线上线下结合,以线下热度反哺线上增长已成品牌必修课。联名活动扎堆,IP热度分流,线下活动能聚拢核心用户、提高关注度,激发粉丝线上分享热情,形成流量良性循环。
品牌们为突出重围,使出浑身解数:拉长战线抢先机,加大供给迎合用户诉求,线上线下结合高密度输出。IP联名常态化下,品牌主动求变,对行业是好事。从短期引流到长期沉淀,IP联名如何更进一步?需清醒认识到,联名非稳赚不赔生意。一方面,拉长战线提前押宝,需承受影片质量不确定性风险。品牌联名热度和收益与影片口碑、票房挂钩,扎堆抢跑会推高外界预期,易出现落差感。如今年春节档一些影片票房滑铁卢,口碑不及预期,提前押注的联名品牌未能撬动流量杠杆。《疯狂动物城2》虽是优质IP,但时隔九年回归,观众口味、影市氛围、宣发逻辑都变化,能否像前作般惊艳仍是未知数。影片聚焦的种群冲突、刻板偏见等主题近年不乏同类佳作。
另一方面,并非所有品牌、IP都适合联名,联名合作非简单“换壳”、“贴logo”。真正价值在于品牌与IP优势互补——品牌用成熟的产品开发能力和渠道优势,将IP文化内核转化为实物产品、线下场景,精准接住粉丝情感诉求。IP独特气质、文化内涵最迷人,诸多案例表明,真正有效的联名符合“气场契合+内涵深挖”双重标准。若品牌与IP气场相悖,可能引发粉丝反感。IP联名发展到现阶段,有经验品牌摸索出独有套路。如名创优品这次和《疯狂动物城2》联名,从宣发节奏到产品、渠道配合,都显品牌一贯章法:先通过北上广三城线下限时快闪活动制造话题,配合潮玩、日用品、美妆护肤品等联名商品承接消费需求,再辅以优惠、抽奖活动刺激消费。名创优品也成首个植入《疯狂动物城2》的中国品牌,动画场景出现“MINISO”和“MINI MINISO”双广告牌。
从喜茶和Fendi联名带动“人生第一件奢侈品”打卡热潮,到瑞幸和茅台联名“酱香拿铁”日销百万杯,再到《哪吒2》、《浪浪山小妖怪》、《疯狂动物城2》掀起“联名大战”,近年来IP联名热度、竞争激烈程度持续上升。品牌开始反思联名真正价值。优质IP有不可取代传播价值和粉丝号召力,联名仍是短期内提高人气、刺激消费有效手段。但单次联名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何延长联名生命力、通过联名为品牌争取长期增值空间,最终把IP粉丝转化为品牌忠实用户,是行业面临的难题。IP联名非简单算术题,市场成熟后玩法会更高阶。在合作中积累经验,打磨出符合品牌实际运营状况、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开发机制,将目光从短期引流转向长期资产沉淀,才是IP联名的未来大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