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斯克在X平台上发布官方公告,宣布Grok 3.5项目被取消,将由Grok 4接替,计划于7月4日后正式上线。然而,此次发布是否会再次延期,目前尚无定论。早在4月底,马斯克就在X平台上预告Grok 3.5即将推出,强调其专注于专业问答能力,尤其在工程和编程领域具有显著优势。5月中旬,他再次表示产品仍需打磨,预计再优化一周。然而,随后项目却遭遇变故,整整两个月的热烈预热最终化为泡影。与此同时,xAI团队办公室内搭帐篷加班加点的照片意外曝光,似乎马斯克正借鉴奥特曼的营销策略,以高能形象吸引关注。
与此同时,近半年来全球AI行业呈现出一种反常的沉寂状态。无论是大型语言模型(LLM)、智能机器人技术,还是人工智能公司的动态,都仿佛进入了某种”静默期”。与去年同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此时AI大模型领域正经历着激烈的”百模大战”,新模型层出不穷,迭代速度惊人。而今年夏天,除了”AI六小龙”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全球AI巨头的发展步伐也明显放缓。例如,行业领军者OpenAI原计划在夏季推出的GPT-5模型至今仍未见踪影,其最近发布的o3满血版和o4-min模型也已有三个月之久。
备受关注的DeepSeek R2模型多次传出即将发布的信息,但至今仍未正式亮相。最新消息称,原计划于今年5月发布的DeepSeek-R2因整体表现未达CEO梁文峰预期标准而被搁置。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上一次模型更新还是5月28日的R1-0528小版本升级,并非全新模型。国内AI大厂方面,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系列在4月29日发布Qwen 3后,也未有新主版本模型的发布计划。百度和腾讯的主版本模型则停留在3月份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5″和”混元T1″。
为了更直观地呈现这一现象,下表整理了主要AI公司的最新模型发布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除字节跳动近期有新模型更新外,其他如OpenAI、DeepSeek、百度、阿里Qwen和腾讯的上一次主要模型发布均集中在2025年初。总体而言,尽管部分公司仍有新品发布,但市场期待的”颠覆性”突破和”现象级”大版本更新频率明显降低,似乎进入了一个调整和沉淀的阶段,而非爆发式增长时期。
这种发布频率的下降,以及市场对下一代旗舰模型(如GPT-5、R2)的期待与迟迟未至,共同构成了当前AI大模型领域的”静默期”现象。除了旗舰级基础大模型的发布频率显著降低,模型性能的”颠覆性”提升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频繁出现。虽然模型仍在不断优化,但类似从GPT-3到GPT-4那样带来广泛震撼的性能飞跃,在半年内较为罕见。市场对下一代”杀手级”模型的期待与现实发布时间表之间的落差,导致了一种”等待戈多”式的观望情绪。
这种”静默”并非意味着技术发展的停滞,而更像是一个调整、沉淀和蓄力的阶段,可能预示着下一轮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的到来。期待GPT-5、R2、Grok4、Qwen3.5在下半年能够集体爆发,为AI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Gushiio),获取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