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前,5G 刚步入普及阶段时,许多人担忧其带来的「徒增功耗」问题。小米总裁卢伟冰在2020年就指出,5G 网络全开状态下,功耗比4G高出约20%。为保续航,不少用户选择关闭5G,坚持使用4G网络。如今这一情况是否有所改变?表面上看似乎有所转变,但深入分析仍会发现矛盾之处。一方面,5G的「杀手应用」仍是网速测试软件,多数场景下用户感知不明显,反而增加发热和耗电。另一方面,5G芯片的迭代改进确实降低了发热和耗电问题。尽管如此,5G功耗仍高于4G,但具体差异尚未明确。近期,5G「杀手应用」Speedtest母公司Ookla发布了Android旗舰芯片在4G、5G网络下的耗电量对比。结果显示,高通和联发科最新旗舰芯片在5G连接下的耗电劣势已显著改善,但骁龙8 Gen 2(X70基带)和天玑9200(T800基带)机型在5G连接下仍比4G多耗电6%、7%。以骁龙8 Gen 2机型为例,5G连接下电量从100%降至69%,耗电31%;4G连接下电量从100%降至75%,耗电25%。这一结果引发争议,部分网友指出与实际体感不符,且Speedtest的测试方法存在特殊性。Speedtest基于Android Speedtest Intelligence数据(用户测速时保存的记录)进行分析,选取电量100%的设备在上午6点至中午12点与下午12点至下午6点的最低电量进行对比,但未公布更详细的操作细节,如机型、地点、时间等,影响测试结果的参考价值。既然如此,我们不妨亲自测试,探究5G究竟「徒增」多少功耗,是否有必要关闭5G?4G模式下的小米13,直接省出23%的电量首先确定测试机型为搭载骁龙8 Gen 2的小米13标准版,因其为本季度国产旗舰销量冠军。两台小米13购买日期相近,电池健康度相似,系统版本一致。测试前,分别插入中国电信5G套餐卡,一台仅设4G连接,另一台保持默认5G连接(弱信号时自动切换至4G),并重启手机、设定自动亮度。为模拟日常使用场景,选取办公楼、商场、地铁、小区四个典型场所,通过在线视频播放(B站、抖音)、社交媒体浏览(微博)及待机(锁屏)进行耗电对比测试。测试从98%电量开始,同步完成所有项目,最后阶段持续播放在线视频直至5G连接测试机因低电量自动关机。核心测试问题:5G比4G多耗多少电?换种说法,5G关机时4G还剩多少电量?答案:5G连接下的小米13因2%低电量自动关机,4G连接下的小米13仍有25%电量,两者相差23%。这一巨大差距究竟如何形成?还需从日常使用场景分析。23%的电量差异,5G是如何「多花」的?场景一:办公楼雷科技所在的办公园区5G、4G基站覆盖全面,仅电梯内信号较弱。测试地点为办公室和楼道,午后楼道气温高于空调房,但对比测试不受影响。主要测试同步播放B站视频、间歇刷微博,结果显示1小时5G耗电11%,4G耗电9%,多出2%。体验上,两台测试机基本一致,5G偶尔刷新加载更快,但差异微小;4K视频快进时,5G缓冲时间通常比4G更短。整体而言,5G与4G实际体验差距微弱。场景二:商场商场测试分两部分。下午人流稀少时,30分钟5G/4G耗电分别为5%/4%;晚上人流密集时,30分钟5G/4G耗电分别为8%/7%。差异原因可能是人流增加导致设备需加大功率抢信号。场景三:地铁乘坐广州「死亡3号线」,全程播放B站视频,1小时5G耗电13%,4G耗电9%,差4%。广州5G基站覆盖广泛,但地铁高速运行中频繁切换5G/4G,影响功耗表现。这种切换也影响网络体验,5G切换至4G时快进易遇暂停缓存,不如全程4G稳定。场景四:小区选取老旧小区,人流量小,对面为大学主校区及大型物流中心。1小时同步看B站、抖音、刷微博,5G耗电14%,4G耗电12%,差2%。专门测试锁屏待机1小时,5G耗电5%,4G耗电3%。重启无后台应用情况下,待机6小时5G/4G耗电分别为2%/1%。随着电量降低,5G与4G耗电差距逐渐增大:首小时差3%,第二小时差6%,10分钟后5G因2%低电量自动关机,4G剩25%。5G体验不一定更好,但耗电确实不小5G对手机更耗电已成共识,但本次测试发现一天累积差异高达23%,尽管多数人不会用到关机充电,且不同厂商电量定义不同,实际差异可能较小。但日常使用中,5G普遍会多耗不少电量。不同地点差异明显:信号稳定处每小时差2%,信号不稳定处(如地铁)因频繁切换,差值增至每小时4%。个人使用习惯、场景不同,具体影响各异。但仅从测试结果看,5G对日常耗电影响显著。更关键的是,更大耗电换来什么?2019年广州5G覆盖有限时,华为Mate 30 Pro(麒麟990)测试显示,社交媒体、视频加载确实流畅些,但仅此而已。下载快是5G唯一明显优势,而大文件下载多在WiFi或桌面设备。广州4G更稳定省电。5G没有新体验,4G关键在续航5G相比4G日常体验微弱优势,功耗明显劣势。但5G是否只会「徒增功耗」?是否应关闭5G?未必。部分网友反映4G信号不如5G,此时信号稳定优先。手机厂商默认5G自动切换,确保网络稳定性。现在5G开关愈发难找:小米13在移动网络中关闭,OPPO藏于省电模式和开发者选项,vivo需工程模式。未来可能彻底消失。在此之前,若对续航焦虑或旅行出差,充电不便,建议关闭5G(前提4G覆盖良好)。若无续航焦虑且工作地有充电设备,日常无需关闭5G,毕竟密集连接场景(如春运、音乐节)5G能提供更稳定网络。但不要对5G抱过高期望。2019年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曾谈,「5G真正应用场景80%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强调,「5G能力尚未在消费应用中充分体现。」尽管5G网络已实现普遍覆盖,用户超6亿,但普通消费者感知不高。核心问题是:5G杀手级应用是什么?自动驾驶、VR、云游戏、云手机、云电脑等均未成熟或商业化受阻。事实是,现阶段5G对手机用户未带来重大变化,离「5G改变社会」尚远。因此,我们更应关注手机套餐资费和功耗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