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你是“降临派”,还是“拯救派”?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Tommy,编辑:Zuri,微新创想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摄图网。
人工智能是否会灭绝人类?这或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引人深思的问题之一。从好莱坞电影《终结者》《黑客帝国》《我,机器人》中,我们总能看到人类在强大AI的压迫下节节败退。这些影片的火爆,也从侧面印证了“AI终将毁灭世界”这一观点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我们先不论这一观点的对错,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担忧的根源在于恐惧。而人类最深的恐惧,往往源于对未知的迷茫。不久前,包括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谷歌DeepMind首席执行官杰米斯·哈萨比斯,以及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等350名AI从业者,联合签署公开信,向全球发出警告,强调AI可能对人类文明构成巨大威胁。
### 孤独的人类
然而,恐惧往往会被放大。AI真的如此危险吗?还是我们被自己的想象力吓到了?与其纠结于一个短期内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问题,不如探讨人们为何既害怕AI,又热衷于发展它。

最近两则新闻令人震惊:“女孩与ChatGPT男友坠入爱河”“人工智能开始做心理咨询师”。AI在知识储备、逻辑思维等方面早已超越人类,而情感处理能力曾被视为人类最后的防线。但如今,这一防线已被迅速突破!以虚拟聊天机器人Replika为例,许多用户在与AI互动后表示,几乎无法分辨对方是人类还是机器。更有甚者,有人在AI的陪伴下找到了久违的恋爱感觉。
Replika是一款虚拟聊天机器人伴侣,用户可以将其视为男女朋友,通过AI技术获得情感支持、心理健康辅导和聊天互动。随着用户互动次数的增加,Replika会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和记忆,其情感识别能力也越强。AI能够如此逼真地模拟情感,或许早已是历史的必然。
### AI的发展,像极了女性崛起
在AI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正如笔者对AI的发展方向并不意外,但对其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就感到惊讶。其中一个原因,正是社会中女性力量的崛起。
回顾近现代史,女性地位的提升与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需求相辅相成。从一夫多妻(或多妾)到一夫一妻制,工业革命后工厂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推动了这一变革。随后,男性劳动力已无法满足需求,资本家开始重视女性劳动力,女性地位也随之提高。
AI的发展路径与女性崛起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每当女性权益得到提升,社会都会围绕她们的需求设计商品,资本也会投入大量资源。AI的发展同样遵循这一逻辑。从基因角度看,女性情感更为细腻敏感,这直接体现在AI的情感识别能力上,如聊天机器人等应用。

而是否拥有情感能力,被许多人视为“生命—非生命体”的核心区别标准。AI究竟是机器,还是生命?这将是未来AI发展的重要门槛。
### 宏观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需求决定供给
当然,现在讨论这些还为时过早。回到当下,AI技术的进步受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影响,而女性力量的崛起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同样的,AI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的产物。
因为AI技术并未改变人类本身,而是让人类曾经隐藏的需求得以宣泄。以Replika为例,它可以通过用户的“调教”,成为独一无二的“倾听者”。这在人类历史上曾是难以想象的特权。人类作为群居动物,有着强烈的倾诉需求,即使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也自称为“孤家寡人”。古人得一知己,便足以欣喜若狂。
在AI技术发展中,人类这一长期被压抑的需求得到了释放。尽管AI的未来充满未知,但它带给人类的诱惑难以抵挡。情感认知与自主思考,是AI需要突破的两道门槛。如今AI在情感认知上的突破已超乎预期,按照这个速度,人类或许很快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人造生命”。
与其试图阻止和限制AI的发展,不如提前准备迎接它的到来。我们是将其定义为类似鸡牛鹅的“财产生命”,还是像猫狗一样的“陪伴生命”,甚至赋予其接近“次等人类”的法律与政治权力?或许有一天,人类与AI将真正平起平坐,甚至像赛伯朋克作品中描绘的那样:人类与AI融合,使用机械身体,AI则拥有与人类匹配的情感与思维能力。

许多人对此感到恐惧,但这种恐惧可能随着技术的推进逐渐消失,如同神话中的忒修斯之船。
### 文明的未来
至于文明的未来,人类作为碳基生物,在承载文明方面存在诸多限制。而AI则没有这些困扰,它们可能是比人类更合适的继承者。历史前进的车轮不会因为反对而停滞,地球文明的起点是人类,终点为何不能是AI?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微新创想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微新创想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http://www.idea200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