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正式宣布达成对人工智能穿戴设备初创公司Bee的收购意向,这一重要消息由Bee联合创始人Maria de Lourdes Zollo率先在LinkedIn平台披露。随后,亚马逊官方迅速确认了此项收购交易,但需指出的是,双方目前尚未完成最终交割手续。Bee公司成立于去年,凭借其创新理念成功吸引了投资,累计筹集了700万美元发展资金。该公司推出了一款售价仅为49.99美元的独立智能手环,其功能设计与知名健康追踪设备Fitbit高度相似,同时配套开发了适用于Apple Watch的专属应用程序。这款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实时记录用户周围环境的声音,除非用户主动选择静音模式,否则系统会持续捕捉对话内容,并基于这些语音信息智能生成提醒事项和待办任务。Zollo在去年接受TechCrunch专访时曾透露,Bee团队的核心愿景是打造一个”云手机”概念,即开发一个功能完备的手机镜像系统,让用户通过个人Bee设备即可访问所有账户信息与通知,同时实现活动提醒和即时消息发送等核心功能。Bee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表示:”我们坚信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个性化的环境智能系统,它不应仅仅是冰冷的工具,而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生活伙伴,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记忆管理,从而实现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尽管此前Rabbit和Humane AI等企业也尝试进入AI穿戴设备市场,但均未取得预期的市场突破。然而Bee凭借50美元的亲民定价策略,精准抓住了那些对高端智能设备持谨慎态度的消费群体。相比之下,Humane AI Pin的售价高达499美元,如此高昂的价格显然限制了其市场渗透能力。亚马逊方面已向Bee全体员工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他们加入亚马逊大家庭。这一收购行动充分展现了亚马逊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雄心壮志,这与该公司此前推出的Echo音箱等语音控制家居助手产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在AI硬件领域,不仅亚马逊积极布局,ChatGPT的开发者OpenAI也在秘密研发自有AI硬件产品,而Meta和Apple则分别将AI技术深度整合进智能眼镜设备中。然而,像Bee这类持续记录环境声音的产品,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关于隐私安全方面的广泛讨论。不同企业在此类数据处理的政策上存在显著差异。Bee方面承诺,用户可以随时删除个人数据,公司不会永久保存或存储录音内容,更不会将这些录音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过程。但该应用程序会保留AI从用户交互中学习到的数据,以持续优化助手功能。此前Bee曾公开表示,其系统计划仅记录获得明确授权的语音内容,并正在开发基于主题和地理位置的智能过滤功能,允许用户自定义设置边界条件,从而实现设备学习的自动暂停。随着Bee即将被亚马逊整合,这些隐私保护政策是否会发生调整,目前尚无定论。毕竟,亚马逊在用户数据处理方面的历史记录并未完全令人放心。